牡丹扁刺蛾的危害与防治

2011/7/15 12:56:53

名称:牡丹扁刺蛾
学名:Thosea sinensis Walker
类属:鳞翅目刺蛾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广泛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等。是牡丹的主要害虫之一。
主要是2龄和3龄幼虫为害,2龄幼虫食叶肉,3龄后幼虫咬食叶表皮,导致叶片成穿孔,5龄后大量蚕食叶片,为害严重,影响树势及观赏。体有毒毛,接触人后有刺痛感或红肿现象。
形态特征 成虫雄蛾体长12-18毫米,翅展30-40毫米,雄虫35-45毫米。头、胸、腹基部白色微带黄色。腹部其余部分和肛毛簇黄色,触角干白色,前翅后缘有2个褐色斑,有的个体内侧的1个褐色斑不明显。前后翅反面亦白色。前翅前缘黑褐色。腹末有橙黄色毛。
卵扁圆形,初为黄绿色,后变为暗褐色,长约1.1毫米。
幼虫体长22-35毫米,扁平椭圆形,背稍隆起。每体节有4个绿色枝状毒刺,其中虫体两侧边缘的1对较大,亚背线上的1对较小。中背线灰白色,体背中央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红点。
蛹匿于茧中,长椭圆形,灰白色,羽化前转褐色。
茧长14-15毫米,钙质,硬且脆,灰褐色。
发生规律 华北年生2代,主要是以3龄幼虫在树皮缝隙或枯枝落叶层内越冬。翌年4月底开始为害嫩芽,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下旬-8月初第二代成虫出现,10月初进入越冬期。成虫在夜间活动,一般将卵产在叶背或枝干上。卵块表面被黄毛。幼虫孵化后,群集叶背取食,2龄后分散为害,越冬幼虫有群居性。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有小茧蜂、上海青蜂等天敌。
(2)在冬季和早春刮除缝隙中的越冬幼虫,清除枯枝落叶,将其烧毁或深埋。减少虫源。
(3)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选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稀释液500倍液或Bt乳剂100亿孢/毫升200倍液。
防治药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