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桂花 >> 详情显示

桂花蚜虫

2011/7/14 21:07:21


名称:桂花蚜虫
学名:
类属: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蚜虫为瓜蚜,又称腻虫或蜜虫等。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为黑色,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累。
形态特征 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
喙末节短钝至长尖。腹部大于头部与胸部之和。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顶端常有缘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尾片圆椎形、指形、剑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圆。表皮光滑、有网纹或皱纹或由微刺或颗粒组成的斑纹。体毛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第3或3及4或3~5节有次生感觉圈。前翅中脉通常分为3支,少数分为2支。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翅脉退化。翅脉有时镶黑边。
发生规律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便开始繁殖。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天,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天。它以卵在花椒树、石榴树等枝条上越冬,也可保护地内以成虫越冬。气温为16~22℃时最适宜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有利于蚜虫为害。 防治方法 在蚜虫的防治上,应利用各种手段,停止其危害活动,主要有以下各点:
(1)消灭蚜虫,要从花卉越冬期开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单纯依靠在蚜害最严重的春、秋季进行,防治效果并不显著。
(2)对新引进的花种、花苗,应严格检查,防止外地新害虫的侵入,对土壤及旧花盆进行消毒,以杀死残留的虫卵。
(3)结合修剪,将蚜虫栖居或虫卵潜伏过的残花、病枯枝叶,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4)花卉的品种不同,其抗虫性也有所不同,应选用抗病虫品种,既减轻蚜虫危害又可节省药物费用。
(5)发现少量蚜虫时,可用毛笔蘸水刷净,或将盆花倾斜放于自来水下旋转冲洗,既灭了蚜,又洗净叶片,提高了观赏价值和促进叶面呼吸作用;有条件的还可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防治。
(6)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隔离,并立即选用药物或土法消灭虫害,其具体措施如下:
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
用1:4: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喷洒。
用1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马拉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
对桃粉蚜一类本身披有蜡粉的蚜虫,施用任何药剂时,均应加1‰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
  • 桂花蚜虫 2011-7-14
  • 黄山栾蚜虫 2011-7-14
  • 刺槐蚜虫 2011-7-14
  • 栾树蚜虫 2009-12-28
  • 栾树发生蚜虫怎么办? 2011-6-03
  • 碧桃蚜虫防治技术 2011-6-02
  • 红栌蚜虫防治方法 2011-6-02
  • 紫薇蚜虫防治 2011-1-21
  • 黄山栾蚜虫防治 2011-1-21
  • 大叶黄杨蚜虫防治 2011-1-20
  • “打吊针”防治碧桃蚜虫 2010-12-28
  • 木槿蚜虫防治 2010-12-26
  • 刺槐蚜虫防治 2010-12-26
  • “夹竹桃”蚜虫病 2010-4-11
  • 松蚜虫的防治 2008-5-13
  • 夹竹桃蚜虫的防治 2007-12-02
  • 紫荆蚜虫如何有效防治 2012-4-09
  • 土法防除树苗蚜虫 2011-7-11
  • 栾树蚜虫的防治措施 2011-1-21
  • 红豆杉扦插苗蚜虫防治 20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