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苗木综合 >> 草坪 >> 详情显示

苜蓿夜蛾的危害与防治

2011/7/15 11:15:57

名称:苜蓿夜蛾
学名:Heliothis dipsacea (Linnaeus)
类属:鳞翅目夜蛾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苜蓿夜蛾 分布与危害 苜蓿夜蛾分布较广,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和欧洲,国内普遍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华中各省区。但主要为害区是偏北方的栽培苜蓿地区。食性很杂,据报道被害作物有70种之多,在农作物中,主有大豆、花生、向日葵、甜菜、麻类、棉花和玉米等,特别对豆科植物中的苜蓿、草木樨和其他豆科作物为害较重。1、2龄幼虫多在叶面取食叶肉,2龄以后常从叶片边缘向内蚕食,形成不规则的缺刻。幼虫也常喜钻蛀寄主植物的花蕾、果实和种子。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14毫米,翅展30—38毫米。头、胸灰褐带暗绿色,下唇须灰白色,足灰白色。前翅灰褐而带有青绿色,有时浅褐色。外横线、中横线绿褐色或赤褐色,翅的中部有一宽而色深的横线,肾状纹黑褐色。翅的外缘有黑点七个。后翅淡黄褐色,外缘有一黑色宽带,其中夹有心脏形淡褐斑。近前部有褐色枕形的斑纹。缘毛黄白色。卵扁圆形,长0.44—0.48毫米,宽0.53—0.58毫米,底部较平。卵壳表面有纵脊,在中部有纵脊26—28个,各纵棱长短不一,均不达底部,多数纵脊不分叉,个别为二叉式。纵棱之间有横道13—15根。老熟幼虫体长40毫米左右。头部黄褐色,上有黑斑,每5—7个一组,在中央的斑点形成倒“八”字形。体色变化很大,一般为黄绿色,腹面黄色。偶而可见黑褐色或淡红色的幼虫。背线及亚背线黑褐色,气门线黄绿色,前胸背板上密布细小刚毛。胸足、腹足黄绿色。趾钩双序中带,第一对腹足11—13根,第二至第四对13—18根,臀足17—20根。蛹淡褐色,体长15—20毫米,宽4—5毫米。腹部1—4节背面有细微刻点,5—7节与腹面前缘有7—8排细密的圆形或半圆形刻点。腹部末端有两个相连的突起,其上各生尖端略弯曲的臀刺一对。
发生规律 成虫喜白天在植株间飞翔,吸食花蜜,作补充营养。对糖蜜和黑光灯均有趋性。幼苗龄幼虫受惊后有向后退的习性。老熟幼虫具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苜蓿夜蛾各代幼虫均在地下化蛹,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对中耕作物加强中耕。一年生豆科作物或其他寄生作物收割后应立即进行耕翻。
2.药剂防治
1)喷撒2.5%敌百虫粉剂。
2)、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3)50%双硫磷乳油稀释1000倍液。
4)2—5%西维因粉剂,每亩1.5—2.5千克。
5)50%杀螟松乳油或50%马拉硫磷超低容量喷雾,每亩用原液150—200毫升。
防治药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