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杨树叶甲

2011/7/14 21:08:45


名称:杨树叶甲
学名:Chrysomela populi linnaeus
类属: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湖南、宁夏、内蒙古、新疆及东北各省。是苗圃和幼林常见的害虫。有时在局部地区猖獗成灾。寄主有钻天杨、107杨、108杨、苦杨、胡杨、毛白杨、大官杨、键杨、加杨、唐柳及柳树等。
成、幼虫均为害,成虫主要为害嫩梢幼芽;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沿叶脉处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和叶脉,被害叶呈网状;3龄后幼虫分散取食,蚕食叶缘,导致叶片呈缺刻状。害虫还可分泌油状粘性物,叶片渐变黑而干枯。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12-15毫米,雄虫体长10-11毫米,椭圆形,体蓝黑色,具全属光泽,鞘翅橙红色或橙褐色,密布刻点,沿外缘有纵隆线。触角较短,有11节组成,1-6节为蓝褐色,带有光泽,7-11节为黑色而无光泽。前胸背板蓝紫色具金属光泽,两侧各有1纵沟,小盾片三角心形,蓝黑色。
卵长径2毫米,长椭圆形。初产时为黄色,后变橙黄色或黄褐色。
幼虫初孵幼虫为黄色;2龄时呈黑褐色;3龄幼虫体变为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5-17毫米,体躯带有桔黄色光泽。头部黑色。前胸背板有“W”形字黑纹,其它各节背面有黑点2列。
蛹雌蛹为12-14毫米,雄蛹长9-10毫米,初为白色,后渐变深,近羽化时为橙黄色。蛹背有成列黑点。 发生规律 该虫1年生1代,以成虫在落叶或浅土层内越冬。翌年4月杨树发芽后成虫出现,5月上中旬将卵产于叶背、嫩枝叶柄处,成虫有假死习性。下旬幼虫出现,初龄幼虫有群集性,密集在卵壳上,以卵壳为食,2龄后开始分散取食,取食叶缘成缺刻状,并不断排出褐色粪便,受惊后能排出乳白色液体自卫。6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化蛹时以尾端附着于叶背,悬垂化蛹。蛹期5-8d。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其天敌。
(2)加强栽培管理,秋末冬初清除落叶及废弃物,深翻土壤,破坏成虫越冬场所。
(3)利用成虫假死习性,早春越冬成虫上树为害时,人工震落捕杀或摘除卵块。
(4)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喷洒50%杀螟松或80%马拉硫磷或90%敌百虫毒杀幼虫。 防治药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