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杨圆蚧

2011/7/15 9:36:26


名称:杨圆蚧
学名:Quadraspidiotus gigas Thiem et Gemeck
类属:盾蚧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枝干液汁为害,受害树体树叶发黄变小,树叶枝条和新杆形成瘤突,凹凸不平,后期枝干树皮开裂,易感腐烂病,新旧介壳重叠密布整个枝条,导致树势衰退,林木成片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约1.5毫米,雄成虫体长约1毫米,橙黄色,雌成虫近圆形,体壁韧性,臀板呈杏红色,边缘无臀棘。蚧壳直径约2毫米,灰色,圆形,壳上轮纹明显。眼、足、触角均退化,口器发达。雄成虫有1对透明翅,交尾器狭长,雄介壳长约1-1.5毫米,呈深灰色,椭圆形,有轮纹。
卵长0.13毫米,宽0.08毫米。淡黄色,长椭圆形。
若虫初孵若虫近圆形,淡黄色。体扁平,臀板杏黄色,眼不明显。蜕皮后虫体呈杏红色。雄若虫较大,体软。有1根吸器。
蛹雄蛹长形,橙黄色,口器退化,眼明显。 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靠苗木、插条、原木及薪炭材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化蛹期,5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羽化期。越冬的雌若虫在5月中旬开始取食为害,产卵期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开始,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多将卵产于介壳的后端,卵期1-2天。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初孵若虫活跃,8月后第一次蜕皮,触角及足退化。幼林、郁闭度小的林分受害重。该虫主要的天敌有黄胸扑虱蚜小蜂、双带巨角跳小蜂、环斑跳小峰和红点唇瓢虫、龟纹瓢虫等。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选用较抗虫的品种栽植。
(3)做好植物检疫,外地引入苗木或接穗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如发现有该虫,用15-25kg水,加0.5kg洗衣粉,将苗木浸在洗衣粉水溶液中约30分钟,可杀死枝条上的介壳虫。
(3)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虫性。
(4)化学防治用刀在受害树干两侧各刮除一块树皮,露出韧皮部,用脱脂棉或卫生纸浸蘸40%氧化乐果乳油5倍液贴在刮皮处,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利用药剂的内吸传导作用杀死害虫。若虫孵化初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0.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1-2次即可。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
  • 杨圆蚧 201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