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青杨叶锈病

2011/7/15 9:36:50


名称:青杨叶锈病
学名:
类属: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青杨叶锈病又叫落叶松杨锈病,是杨树锈病中分布最广、寄主种类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病,已见报道的国家和地区近40个,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几乎有杨树的地方都可见到它的危害。本病危害落叶松和杨树。 形态特征 春天,在落叶松针叶上先出现短段褪绿斑,其上有浅黄色小点,为病原菌的性孢子器。褪绿斑下表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的小疱,表皮破裂后露出黄粉堆,为病原菌的锈孢子器,有时几个连成一条。受病针叶局部变黄、逐渐干枯。感病杨叶背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小疱,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堆。晚夏以后,在叶面长出稍隆起的不规则斑,初为铁锈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病重的叶片冬孢子堆连结成片,甚至布满整个叶面。
发生规律 该病的病原为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larici-populinaKleb.),隶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栅锈菌属真菌。
落叶松杨锈菌属于转主寄生长循环型生活史真菌。以冬孢子在杨落叶上越冬。春天,落地病叶上的冬孢子经水浸泡,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风力飞于落叶松叶上,萌发后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力飞落到杨叶上,萌发从气孔侵入或穿透表皮侵入,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重复产生,重复侵染,从而扩大和加重病情。晚夏以后,逐渐长出冬孢子堆。冬孢子随病叶落地越冬。多雨的年份和地区,生长密集,通风不良的潮湿环境中,病情严重。青杨派高度感病,黑杨派抗病至高度抗病,白杨派免疫。
防治方法 ①避免近距离混植落叶树和杨树。
②药剂防治:波尔多液、百菌清、50%多菌灵500倍液,80%代森锌500倍液,50%托布津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波美0.3度石硫合剂,敌锈钠200-500倍液,粉锈宁1500倍液等,防治本病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③选育抗锈病树种。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
  • 青杨叶锈病 2011-7-15
  • 青杨叶锈病的防治 2011-8-23
  • 青杨叶锈病防治 2011-7-05
  • 青杨叶锈病的防治技术 2008-4-23
  • 青杨的叶锈病及防治技术 2011-4-11
  • 青杨天牛 2011-7-14
  • 胡杨叶锈病的防治 2011-8-23
  • 胡杨叶锈病防治 2011-7-05
  • 刚竹叶锈病防治 2011-7-05
  • 杨树叶锈病防治 2011-5-13
  • 香椿叶锈病防治 2011-1-21
  • 塔柏叶锈病防治 2011-1-20
  • 新疆杨叶锈病防治 2011-1-20
  • 青杨枝天牛 2011-7-15
  • 青杨脊虎天牛 2011-7-14
  • 云南青杨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小青杨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大青杨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厚皮哈青杨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哈青杨的资料介绍 20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