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即在北美有两个重要种:
毛果杨(P. trichocarpa) 北美西部适生于土层深厚的宅旁、路旁、河池旁以及沟谷地、冲积土、砂壤土栽植。高温、干旱、土壤板结的地区不宜造林。
优良母树选好后,在芽开始萌动前采集一年生的健壮枝条扦插。滇杨扦插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在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
滇杨 - 组织培养2材料类别叶柄. 3培养条件不定芽诱导培养基:(1)1/2MS+苯基噻二唑基脲(TDZ)0.005 mg·L-1(单位下同)+NAA0.01;继代增殖培养基:(2)1/2MS+TDZ 0.001+NAA0.01;生根培养基:(3)1/2MS+NAA 0.01.上述培养基中均加20 g·L-1蔗糖和4.5 g·L-1琼脂粉,pH 5.8.培养温度为(25±1)℃,光照时间16 h·d-1,光强约40 μmol·m-2·s-1.
在园林中植于草坪、水边、山坡等地,亦可多行种植作防护林。 滇杨出材率高,可作家俱,房屋建筑,造纸,人造丝,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箱板,火柴杆盒、牙签等用材。
造林与管理 (1)造林地选择 山间零星平地、沙丘脚低地、沿河漫滩、河岸溪边等均可,以土质湿润、肥沃的地方或“四旁”生长最好。(2)造林方法, 插干造林:选用1—2年生、粗2厘米左右的枝干截成长40—50厘米插干。插穴规格40×40×30厘米。直插、深埋、少露、砸实。上端只露出地面5厘米左右。常在河滩地沙土上采用。 (3)造林密度:滇杨树冠大,造林株行距为3×3米、4×4米或5×5米。应根据造林目的及立地条件而定。1、造林地的选择。造林地宜选择在地势平缓,水
肥条件较好,土层深厚的盆地、谷地、山地阴坡、河滩以及“四旁”空地。肥沃湿润深厚的冲积土,砂壤土最适宜造林。对于PH值大于9以上的石灰土和小于5以下的黄壤,或长期积水的沼泽地和干燥肥力低的地类都不宜造林。2、整地方式。滇杨主根和侧根较发达,所以造林地要求深翻土壤40厘米以上,根据地形地势,采用全垦、带状或块状整地。造林穴径50~60厘米,深50厘米,大苗栽植的穴可达到80~100厘米深。每穴可施放10公斤以上的厩肥和1公斤以上的磷肥与土拌和后栽植。
3、栽种技术。植苗造林时间一般是在12月至翌年2月。栽植深度40厘米以上。造林密度一般多采用3×4或4×4米,营造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株距为1.5米为宜。
滇杨生根力强,主要采用扦插育苗。扦插密度为4000—5000株/亩。 (1)插穗选取和处理:插条以1年生扦插苗干为宜,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的幼树上的壮条亦可。采条后剪切成粗0.8—1.5 厘米、长15—20厘米规格穗条。扦插前,将插穗包扎成捆放入清水或流水中浸泡3天左右。亦可用50ppm生根粉溶液浸泡24—48小时。 (2)扦插时期和方法 春、秋两季均可,以春季扦插为主。扦插株行距20—30×30—40厘米。采用直插,插后踏实,并及时灌水。幼苗生根前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发现旱情,马上浇水。以后每10—15天浇水1次,6—7月施追肥2—3次。
滇杨根系发达,侧根多集中在土壤表层50厘米深范围内,并且呈水平分布较远。因此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湿润是速生的重要因素。一般松土、除草和施肥可在5月初和6月底进行,此外在郁闭之前每年冬季修剪一次。主要修剪萌发枝,徒长枝,病虫枝等。郁闭后要适时修枝整形和间伐。间伐的时间和强度视经营方式而定,如防护林的株距为1.5米时,5年后间伐一半,株距平均为3米,10年后再间伐一半,株距就变成6米了.造林后前三年每年锄抚一次,刀抚一次。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行间间种绿肥,夏末秋初压青。幼林郁闭后,要开始修枝,林内修枝高度与树高比例随树龄递增,一般5年以前约三分之一,6—10年约二分之一。
萌发枝 徒长枝 病虫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