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常见灌木 >> 茶花 >> 详情显示

山茶象防治

2011/7/5 13:26:39

山茶象(Curculiochinensis)又名油茶象甲、茶籽象甲,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总科(Curculionoidea)、象甲科(Curculionidae)昆虫的1种。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是油茶和茶的重要害虫。
形态特征
  山茶象体长6.7~8.0毫米。黑色,覆盖白色和黑褐色鳞片。前胸背板后角和小盾片的白色鳞片密集成白斑;鞘翅的白色鳞片呈不规则斑点,中间之后有1横带。腹面完全散布白毛。喙细长、呈弧形,雌虫喙长几乎等于体长,触角着生于喙基部1/3处,雄虫喙较短,仅为体长的2/3。触角着生于喙中间。前胸背板有环形皱隆线。鞘翅三角形,臀板外露,被密毛,腿节有1个三角形齿。
卵长约1毫米,宽0.3毫米,黄白色,长椭圆形。成长幼虫体长10~12毫米,体肥多皱,背拱腹凹略成“C”形弯曲,无足。蛹长椭圆形,黄白色,体长7~11毫米。头胸足及腹部背面均具毛突,腹末有短刺1对。
生活史
  山茶象除云南1年发生1代外,各地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新羽化成虫在土中越冬。如以幼虫越冬,第2年仍留土中,在土中12月左右化蛹,再羽化为成虫,留在土中越冬;如以成虫越冬则4、5月间开始出土,6月中、下旬盛发,5~8月产卵于果内。幼虫孵化后在果内生长发育,8~11月陆续入土越冬,到第2年8月化蛹,9月成虫羽化,羽化后在土中越冬,第3年4、5月出土。
  成虫喜荫蔽,常集中在四周有树木遮阴或向阴坡地茶丛的茶果上,具假死性。成虫取食时管状喙大部或全部插入茶果,摄取种仁汁液,被害茶果表面留有小黑点,受害重者引起落果。产卵前先以口器咬穿果皮,用管状喙插入并钻成小孔后,再将产卵管插入茶果种仁内产卵,每孔1粒。一般以直径6~10毫米茶果着卵量最多。每雌平均产卵98粒左右。幼虫在胚乳内生长,随茶果成长,取食果仁,终至蛀空种子。幼虫共4龄。老熟幼虫陆续出果入土。出果前在种壳和果皮上咬一近圆形出果孔,孔径约2毫米,以果蒂和果腰附近为多。出果幼虫落到地面即钻入土中,在深12~18厘米处造一长圆形土室中越冬。
发生规律
  山茶象成虫出现与温度有关。气温回暖早,越冬成虫出土则早。茶果发育不同时期对其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果壳软,种仁储存物多为流质时,成虫大量出现,反之则少。  茶园郁闭,虫口较多,受害也较重。茶园中间多于边缘。暗色红壤茶园虫口密度较大,易板结的黄壤茶园虫口较少。一般四周有树木遮阳或阴坡地的茂密茶园中虫口较高。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结合茶园深耕,消灭幼虫和蛹。在不影响发芽的前提下,适当提早采收,集中摊放,让幼虫爬出茶果,放鸡啄食。
  2、人工捕杀:成虫盛发期利用其假死性,振落捕杀。或结合养鸡啄食成虫。
  3、化学防治: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在成虫盛发期用药防治,药剂可参见茶丽纹象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