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常见灌木 >> 茶花 >> 详情显示

茶刺蛾

2011/7/14 21:07:07


名称:茶刺蛾
学名:
类属:鳞翅目刺蛾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为害茶树的多达几十种。成虫体肥壮,全体密生绒毛和厚鳞粉,大多黄褐或暗灰色,少数问有鲜绿色,前翅靠近外缘常有l~2条斜纹。幼虫体扁,椭圆形或称纸烟形,体上有4列毒刺,俗称“火辣子”、“痒辣子”、“洋辣子”、“杨辣子”、“毛辣子”。少数种类无刺。头小收缩在前胸下,足短小退化。化蛹前结石灰质硬茧壳。幼虫栖居叶背取食,幼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枯黄半透膜,中龄以后咬食叶片成缺刻,常从叶尖向叶基锯食,留下平宜如刀切的半截叶片。幼虫多食性,是茶树、果树等经济作物上的一大类重要害虫。
我国大部分茶区均有发生,除茶树外,还可为害油茶、柑桔、咖啡等植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6mm,翅展24-30mm。前翅和身体浅灰红褐色,前翅生有雾状黑色点状物,基部1/3浓红褐色,外缘较直,中线、亚外缘线为一模糊的影状带,中带两侧、外缘衬浅蓝灰色;后翅灰褐色,近三角形,具较长缘毛。
卵长1mm左右,椭圆形,扁平,浅黄白色,半透明。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30-35mm,长椭圆形,背部隆起,黄绿色至绿色。每个体节上有枝状丛刺2对,着生在亚背线上方和气门上线的上方,其中背侧2、3、7、10、11对较长。体前背中具1绿色或红紫色角状突起,明显向前方倾斜。背线绿蓝色。
蛹长15mm左右,浅黄色,椭圆形。茧卵圆形,褐色。
发生规律 在湖南、江西等省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根际落叶和表土中结茧越冬。三代幼虫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盛发。且常以第2代发生最多,为害较大。成虫日间栖于茶丛内叶背,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卵单产,产于茶丛下部叶背。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背面成半透膜枯斑,以后向上取食叶片成缺刻。幼虫期一般长达22~26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科学肥水管理,铲除茶园杂草,增强树势;茶树在冬季培土时梳出茶丛下6.5cm表土层,翻入施肥沟底,对消灭茶刺蛾、扁刺蛾、茶蚕等的越冬蛹有效,此外用新土把茶丛培高10cm压紧,可阻碍越冬蛹羽化出土。
(2)保护与利用天敌。
(3)化学防治。
幼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l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
  • 茶刺蛾 201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