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栽培繁殖全过程

2012/10/14 10:42:01

桃树栽培繁殖全过程
桃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微酸和微减性沙壤土。pH在4.5~7.5范围内均可生长良好,在械性土壤中易得黄叶病。土壤含盐最达0.28%以上时生长不良或部分致死。
1.苗木选择
苗木的质董影响到树体的生长,健壮的苗木为优质栽培提供基础与保障。因此,在确定品种以后应选择根系发达、枝条粗壮、接口愈合良好、无病虫危害、纯度高的苗木。
苗木栽植
根据园地的立地条件、土肥水管理水平、整形修剪方式等确定栽植密度,一般采用宽行距窄株距,这样光照好,管理方便,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株行距(3 ~4.5) m x (4.5 ~ 6) m,丘 陵山坡地(3~3.5)^<(3.5~4)!^秋季桃树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但以春栽较常用。种植穴要求深60~80(^、长宽100<^,如能开定植沟则最理想。栽前先填人作 物秸杆等,并施入基肥,待土沉实后再定植。苗木定植前剪去损伤根和过密、过长根,嫁接口 高于地面5cm。地下水位髙的地区适宜起垄栽植。
土肥水管理 .
土壤管理
主要采用行间生草、行内清耕覆草。适宜的草种有白三叶、苜蓿、高羊茅等。待草根深扎、草体丰茂时,留茬10~15 cm刈割,割下的草覆于树盘。
肥水管理
秋季9、10月份施人基肥,基肥以有棚巴为主,施肥量以斤果斤肥为标准,施肥方法以放射沟或条沟施为宜,深度40 cm左右。第一次追肥在萌芽前,以速效性氮肥为主;第二次追肥在 硬核期,以钾、氮肥为主;第三次在果实采收前,以钾、氮肥为主,三要素肥配合施用。其他时间 根据树体和果实的生长情况酌情决定。
新梢旺盛生长、幼果膨大时需水最最多,应及时灌水。硬核期对水分敏感,缺水或水分 过多,都易引起落果。7、8月份成熟的中、晚熟桃,果实成熟期正是髙温干旱季节,叶面蒸发量大,容易干旱,应注意灌水。
花果管理
桃大多数品种自花结实,而对于无花粉的品种,除配置授粉树外,花期如遇阴雨天气,需 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确保产量。
有花粉的品种常常会出现结果过多的现象,导致果小、品质降低,因此需要进行疏果。疏果时间越早越好,留果量根据品种、树龄、树势确定。每果留叶量通常为早熟品种留20 叶,中熟品种25叶,晚熟品种30叶。留果量长果枝2 ~ 4个,中、短果枝1 ~ 2个;大果形品 种少留,小果形品种多留。对生理落果严重、坐果率低的品种要适当晚疏果和多留果。
套袋在疏果后进行,并在当地主要蛀果害虫产卵以前完成,江苏省应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完成套袋。先套早、中熟品种和坐果率髙、不易落果的品种,后套坐果率低的品种。套 袋前喷一次杀虫杀菌剂。纸袋以白色、浅黄色商品袋为好。
整形修剪
桃树的适宜树形有三主枝自然开心形、两主枝Y形以及主干形等,江苏地区以三主枝 自然开心形为主,主干形主要在设施栽培中采用,而两主枝丫形则应用在宽行密植栽培中。
幼树生长势强旺,以培养树形骨架为主,更季采用摘心、短截等方式,扩大树冠;同时采 用前促后控的措施,在生长季节的后期控制肥水,缓和树势,有利于枝条的充实和花芽的形成,应尽早进人结果期。盛果期树,调节好生长与结果的平衡,保持树势的中庸健壮,夏季及 时疏除内膛过密枝和直立旺枝,改善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冬季控制留枝量,并保持结果 部位的不外移。衰老期树主要加强骨干枝的回缩与更新,利用内膛萌发的徒长枝培养结果 枝组,延长结果年限。
病虫防治
桃树的主要病害有缩叶病、流胶病、炭疽病、褐腐病、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根癌病等,虫 害有蚜虫、一点叶蝉、刺蛾、桃蛀螟、梨小食心虫、红颈天牛、介壳虫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有 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抓 好春季萌芽前石硫合剂的喷施,萌芽后蚜虫的防治以及果实套袋前杀虫杀菌剂的喷施。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变暖以及雨水的不均衡供应,缩叶病、细菌性穿孔病以及果实病害时 有发生,尤其是果实病害呈现越来越重的趋势,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强防治。
流胶病为南方地区主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主干和主枝,造成茎枝“疱斑”累累,严重 时导致树势衰退,叶片黄化,甚至死亡。昆虫侵害、排水不良、修剪过重、栽植过深、土壤黏 重、连作重茬等均能引起流胶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树体管理,田间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禁忌桃园连作,如果实在避免不了连作,应 尽董避开原栽植点。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禁止使用剧毒、髙毒、高残留农药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提倡
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
产生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