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幼苗期,应勤中耕除草。第2年应在每月中旬除草。第3~4年应在3月、5月、9月、12月各除草一次,3月、9月、12月中耕。中耕浅松表土,锄3~7厘米深。
追肥从第2年开始,每年追肥3~4次,第一次在3月,第二次在5月,第三次在7月,第四次在11~12月。一般第二年施肥较少,每亩每次施人畜粪尿1500~2000公斤。第四年追肥2次,施肥量应多些。每亩每次施人畜粪2500公斤。第一次还可加施腐熟饼肥25~50公斤,过磷酸钙10~25公斤。应在植株两侧开穴施肥。
严重干旱时应适当灌溉或浇水。多雨季节应注意排除田间积水,以免引起烂根。
每年现蕾时,及时将花蕾全部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的生长。摘蕾最好在晴天无露水时进行。
由于栽种白芍当年冬季不出苗,可适当间作,增加当年收益。一般套种麦、大豆、芝麻。
白芍生长期间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灰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2%绿乳铜600倍液防治,或每亩用15%粉锈宁0.15~0.2公斤对水60公斤防治。软腐病可用10%福尔马林或石硫合剂喷洒消毒。蛴螬可每亩用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0.2公斤对细土拌匀撒施防治。蚂蚁用蚂蚁净防治。
一般栽种3~5年收获。在夏至前后,地上茎叶有半数以上枯萎时收获。收获过早或过晚影响产量和质量。选晴天收获,将地上的茎叶割去,将根小心挖出,洗掉泥土,然后放入开水中煮3~5分钟,不断搅动,使其受热均匀。待煮到捞出后根上无水珠,即可在阳光下晾晒,晒至全干,即可供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