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的药用价值 植物浇水

2012/12/7 18:54:53

秋水仙的药用价值


秋水仙为百合科植物秋,多年生草本,植株(含球茎)高10cm。叶线形,带斑点;秋季开花,花管状、 瓣,粉红色。广布于欧洲和北非,生于林地和潮湿草地中,多有栽培。初夏收集球茎,秋季采收种子。



秋水仙有毒,曾禁用。中世纪阿拉伯内科医生用它治疗关节疼痛和痛风。直到世纪,秋水仙才被多数草药医生接受。


秋水仙含生物碱(秋水仙碱)和黄酮。秋水仙碱具有消炎作用,是治疗急性痛风的传统药。由于它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秋水仙碱也用于实验室培育新遗传品系。秋水仙还可治疗白血病,对贝赫切特综合征(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及一些有反复溃疡等症状的慢性病也有疗效。内服,甚至在低剂量下显示有明显副作用;外用可缓解神经痛和治疗疥疮。


本品极毒,使用需遵医嘱。妊娠期妇女禁用。有些国家限制使用。


 


 


如何给植物浇水?


根据观赏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不同,一般可分为5种类型。



(一)耐旱植物


多原产于热带干旱沙漠地区,这类植物根系较发达,肉质植物体能贮存大量水分,细胞的渗透压高,叶硬质刺状,膜鞘状式完全退化,如仙人掌类植物。在栽培管理中,应掌握“宁干勿湿”的灌水原则,以免水分过多,造成烂根、烂茎而死亡。


(二)半耐旱植物


叶片多呈革质、蜡质状、针状、片状或具有大量茸毛,如山茶、杜鹃、白兰、天门冬、梅花、腊梅等以及常绿针叶植物等,这类植物的浇水原则是“干透、浇透”。


(三)中生植物


绝大多数观赏植物属于此类型。常见的有君子兰、月季、扶桑、茉莉、石榴、丁香、桂花、悬铃木、枇杷、红叶李、国槐等。给这类植物浇水要掌握“间干间湿”的原则,即保持60%左右的土壤含水量。


(四)耐湿植物


多原产于热带丛林中或山涧溪旁。喜生于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如水仙、龟背竹、马蹄莲、海芋、水杉、垂柳、白蜡、广东万年青等,在养护中应掌握“宁湿勿干”的浇水原则。


(五)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根或茎一般都具有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它们适宜在水中生长,如荷花、睡莲、王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