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针卷蛾的防治方法|形态特征|发生规律

2012/4/30 21:44:23

松针卷蛾的防治方法|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松针卷蛾Epinotia rubiginosana Herrich-Schaffer,属鳞翅目卷蛾科。分布于陕西、河北、甘肃、北京、河南等地。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5-7mm,翅展15-19mm,唇须前伸,略向上举,第2节膨大,末节隐藏在鳞片中。雌蛾前翅有缘褶,灰褐色并有深褐色基斑。臀角处有6条黑色短纹,前缘白色钩状纹清楚。臀角处有纹,但界限不太清楚。雄蛾后翅淡褐色,前翅无前缘褶。 卵 椭圆形,长约0.8-1mm,黄白色,有光泽,半透明,即将孵化时为红褐色。 幼虫 长8-10mm,头部淡褐色,背板暗褐色,近后缘中间色泽较浅,臀板黄褐色。 蛹 纺锤形,长5-6mm,茶褐色、腹部2-7节前后缘各有1列小刺,前列为大。 发生规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茧内越冬。来年3月底4月初化蛹,成虫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中旬为盛期。5月上旬为末期,多在18-20时羽化,成虫在傍晚前后活动最盛,此时成虫常成群围绕树冠飞翔,夜晚多集中在松蚜所排出的分泌物上取食,进行补充营养。成虫趋光不强,交尾多在18-20时进行,20-23时产卵为最多,卵散产在针叶上,少数产在嫩枝上。喜在15-25年生的松树上、林缘或稀疏的林木上产卵。活动较少。成虫每雌产卵45-48粒,成虫寿命5-12天。卵期3-7天。 初孵化幼虫在针叶上爬行,多选择2年生叶上危害,当年生的新叶很少侵害。幼虫侵害部位多在针叶近顶端处。侵入后,一般先由侵入孔的上部开始危害,几乎吃到针叶的顶端,然后再向下蛀食;但也有由下向上蛀食的。幼虫在1个针叶内很少转移。但被侵害针叶如遇机械损伤,或因食料不足,则可蛀孔外逃,重新侵害别的针叶。幼虫仅食叶肉,而不食表皮。针叶被害后变成空筒,逐渐枯萎脱落,幼虫常在内向外蛀孔钻出,吐丝缀叶,将6-7束针叶缀织一起,在其内取食活动。使针叶枯黄脱落。每年晚秋到来年早春,被害树冠布满成束针叶,一片枯焦。9月初幼虫老熟吐丝下垂,在地面吐丝连缀杂草、土粒、碎叶上结茧越冬。一般在树冠下有浮土、枯草、碎叶处越冬最多。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并注意林区卫生,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活动前,剪除被害梢、果,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 第1代幼虫孵化期,在树梢上喷洒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杀螟松5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喷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