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质量好坏怎样评价

2012/4/20 9:49:32

苗木质量评价 5.10.1苗木质量评价的目的意义苗木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保证壮苗的生产和应用,就是了解和掌握苗木品质状况,从而向用苗者说明苗木状况、决定起苗和贮藏的措施、评价苗圃栽培措施合适与否、决定该批苗木适宜栽植的造林地条件(适地适苗)、制定合适的苗木处理和栽植措施、避免用苗不当的损失、决定苗木栽植顺序、确定造林不成功的原因和影响造林成功最重要的质量因素等。也就是说,用于苗木培育的繁殖材料的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到底如何?苗木培育的各项技术和管理措施是否合适、哪些需要舍弃、哪些需要保持、哪些需要改进?一批苗木是否有用于造林绿化的价值、适宜于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应用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育苗前、育苗过程中和苗木收获与应用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有效调控措施来保障苗木质量?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苗木质量评价来决定。 5.10.2苗木质量指标 通常描述苗木质量所采用的指标有两大类,一是对苗木的形态或物理测量,另一是对苗木生理或内在质量的测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对苗木质量的研究已从单一形态品质指标逐渐过渡到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相互结合的领域,并延伸到分子水平。苗木质量评价也从育苗过程延伸至包括起苗、贮藏、运输、栽植、直到栽植后早期生长的整个过程中。由于苗木生理质量的测量结果不直观、有些方法的结果不稳定、有些方法是破坏性的、而且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因此只适合于研究用,不适合于生产应用。因此,通过研究找到各种生理指标与形态指标的相关关系,确定出各树种和各苗龄型在各个地区最能代表苗木质量的主要和辅助形态指标、以及便于测量和应用的生理指标,应用于生产实际,是苗木质量评价研究的重要任务。 5.10.2.1 苗木质量形态指标 苗木质量形态指标主要有地径、苗高、高径比、根系指标、重量指标、茎根比、顶芽状况,以及综合的质量指数等。形态指标在生产上简便易行、用肉眼可观测、用简单仪器可以测定、便于直观控制,而且各形态指标都与苗木生理生化状况、生物物理状况、活力状况及其他状况等有相关关系,如苗茎有一定的粗度可使苗木直立挺拔、有适当的根量保证向苗木提供水分和养分等。因此,形态指标始终是研究和生产上都特别关注的苗木质量指标。 (1) 地径、苗高、高径比 (2) 根系状况 (3) 苗木重量与茎根比 (4) 质量指数 (5) 顶芽 苗木质量生理指标主要有苗木水分状况、矿质营养状况、碳水化合物含量、生长调节物质状况、细胞浸出液电导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有丝分裂指数、打破芽休眠的日期、胁迫诱导挥发性物质等。 (1) 苗木水分状况 (2) 苗木矿质营养状况 (3) 苗木碳水化合物含量 (4) 苗木体内的生长调节物质 (5) 导电能力 (6) 根系活力 (7) 叶绿素萤光及叶绿素含量 (8) 有丝分裂指数 (9) 打破芽休眠的日期 (10) 胁迫诱导挥发性物质 5.10.2.3 苗木质量生物物理指标 苗木质量生物物理指标主要有电阻抗、热量差、苗木体表温度等。 (1) 电阻抗 (2) 热差分析 (3) 苗木体表温度 5.10.2.4 苗木质量活力指标 苗木质量活力指标根生长潜力、苗木耐寒性、OSU活力指数等。 (1) 根生长势 (2) 苗木耐寒性测定 (3) OSU苗木活力 5.10.2.6 不同苗木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1) 各种苗木形态指标之间的关系 (2) 苗木形态指标与根生长和新梢生长的关系 (3) 苗木形态与苗木生理的关系 5.10.3形态指标的评价方法 苗木形态指标的测量简单直观,如地径是用游标卡尺在实生苗根颈处(土痕处)、插条和插根苗萌发主干的基部、嫁接苗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测量即可,苗高用钢卷尺等从苗木根颈处(土痕处)量到顶芽基部(无顶芽则到最高处)即可,根系也是测长度、量幅度、数数量、秤重量,各类比值是简单计算,顶芽是用利刃切下卡尺测量等。这些工作只要仔细认真,就没有什么问题,不是关键。对于形态指标,关键的还是各形态指标之间关系的确立,如何组合运用来综合评定苗木质量,以及如何建立各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和苗木活力指标之间关系,科学选用形态指标体系的问题。 5.10.4生理指标的评价方法 (1) 水分状况测量 (2) 细胞浸出液电导率 (3) 根系脱氢酶活性 (4) 芽休眠 5.10.5苗木活力评价方法 (1) 根生长势 (2) 苗木耐寒性 5.10.6苗木质量控制 近几十年来苗木质量评价技术取得了不断的进步,苗木质量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提高。但是,苗木质量评价并不是目的,通过评价了解苗木生长发育特点、提高苗木培育技术水平、培育优质苗木并保障其优良品质,从而保证造林绿化成功,使造林后苗木能够达到或超过我们预期的生长表现,尽快满足人们对所造森林各种效益的要求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将被动的苗木质量评价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苗木质量调控,是苗木质量管理上的一次认识飞跃。这就要求我们在综合进行科学地苗木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在深入研究各种育苗技术措施对苗木形态、苗木生理、苗木活力及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作用的基础上,根据用户要求或造林地立地条件,通过在苗木培育过程各阶段进行的生长发育状况监测,实施最佳经营管理措施,保证各阶段苗木培育与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所生产的苗木苗木不仅在形态指标上符合规格,而且在生理及抗性等方面也符合要求,从而为保证造林绿化成功提供可靠的苗木来源。 (1) 良种品质控制 良种品质控制是苗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为了保证苗木培育的成功,首先要保证育苗材料的遗传品质,其次要做好各种良种品质保障工作,从采种、调制、贮藏、运输、催芽(或预处理)等各个环节着手,使良种处于最优状态。 (2) 培育环境和培育技术控制 良好而适宜的苗木培育环境和先进而实用的苗木培育技术控制,是苗木培育成功的保证。要对苗木培育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进行集约的、动态的调控,对播种、苗木密度控制开始到起苗出圃为止的苗木培育全程控制,以满足不同种类、不同类型苗木在各个发育阶段的要求。 (3) 出圃后控制 出圃后的包装、运输、假植到栽植和幼林抚育等过程的管理也是苗木质量控制不可忽视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