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肥行业发展展望

2012/4/9 14:21:32

  国际化肥工业协会(IFA)近日公布了2010至2014年国际化肥行业发展展望。该展望显示,2009年肥料行业表现并不景气,2010年化肥需求强劲复苏,今后4年将持续增长。
  2009年由于许多工程项目滞后,化肥供应及产能增长低于预期。然而从长远来看,对氮肥、钾肥需求的增势更为迅猛,但未来由于化肥生产投资增加,将出现产能过剩。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资料表明,全球粮食连续两年丰收,2010年粮食产量将刷新纪录,预估达22.8亿吨。全球每年粮食消耗约22.5亿吨。在2010至2011年底,全球的粮食库存维持稳定,总量仍处于相对低位。自从2009初以来,与这种相对平衡的供需关系对应,国际粮食价格亦基本稳定,但价格较金融危机前高。和一年前相比,更加稳定的粮食价格有利于降低农民采购化肥的成本,同时加快磷肥、钾肥需求的复苏。
  就中期趋势而言,农业的增收可满足全球食品、饲料、纤维和生物能源的需要。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增加了化肥的需求和支持产能的扩大。今后5年中,可耕地面积增势的控制和更多集约化栽培方式的施行,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和拯救生物多样性的最佳选择。增加肥料产量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可满足农产品不断增加的需求,并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农业发展更加积极并趋于稳健。和2009/2010比较,2010/2011年各国对化肥的需求预估将增加4.8%,达1.7040亿吨。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需求,将各增加1.9%、4.5%、18%。
  从中期来看积极的农业贸易态势将刺激各国对化肥的需求,预估2014/15年化肥产量将达1.883亿吨。其需求增量预计主要来自亚洲,部分来自美国。
  2009年全球化肥产量并未影响市场的稳定,2010年年中主要的化肥消费国对化肥需求逐渐恢复。而基于在全球范围内重要流通环节的供应不足,化肥产销总量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和前些年相比,全球主要出口地化肥产量增加,增速趋缓。
  相比2009年,中短期内产能增速将减缓。部分项目的推迟和下马缩减了预期的产量,而新的工程需要有6至24个月试运行。纵然如此,化肥投资的兴趣却有增无减。在去年,许多国家为了扩大化肥产能和加强自给能力,短期内几个新的工程相继宣布上马。在前12个月出现了新一轮的生产和开工潮,预计这种趋势短期内仍将持续。未来能源价格、各国政策及环境策略都将作用于全球的化肥供给。中期来看化肥种类不同,市场前景亦有差异。
  关于氮肥:2010年氨和尿素的产量增速很快,预估产量将增加5130万吨,比2009年多30%,2014年产量可达2.22亿吨。按照目前出台的规划,如果所有化肥工程项目如期开工投产,2012年增速预期加快,尿素势必过剩。氮肥总供需显示,2010年剩余将近470万吨,2014年剩余将达1670万吨。
  关于磷肥:2014年全球的磷酸二氢钾产量将达4230万吨,比2009年净增820万吨。今后5年中,将有10个国家投产近40个磷肥项目,包括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重过磷酸钙(TSP)等。磷酸二铵(DAP)的产能扩张占总增量的3/4。到2014年,当主要的磷酸二铵(DAP)产能扩张实现后,这部分新增产能将能满足不断增加的化肥需求。
  关于钾肥:2009年全球钾肥销售并不景气,几个主要的消费国都出现了剩余。然而目前钾肥需求强劲复苏,产量也出现了适度增加。2010年约有25个国家将近100个新的钾肥生产项目动工。到2014年钾肥的平衡将会打破,但预增需求将消化新增产能。
  在主要化肥的出口地区,全球化肥短期内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能,将出现磷矿石、钾和尿素产能的迅速恢复并过剩。随后的5年中,基于需求坚挺和产能逐渐增加,磷肥(特别是磷酸二铵)、磷酸、氨和硫的市场状况,将实现相对平衡。2009至2014年间,全球的化肥交易将增加15%至33%,增速取决于化肥的产能和产地。从中期看,全球化肥行业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将能够满足种植者的化肥需求。
  李振坚译自《花园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