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话花木——五月病虫发生集锦

2012/4/18 11:49:48

五月气温持续升高,由南向北降雨逐渐增多。每一次降雨过后,气温都有明显的提升,小满后天气转入闷热,标志着很快进入夏季。在此期间越冬过后的花木经过四月的恢复生长,已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而此时适宜的温湿度,也为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温床”,抓好五月份的花卉病虫害测报和防治工作,是一年中能否有效抑制病虫害大发生、减少病虫害可能造成损失的最关键时期。


病害集锦


(1)根癌病


根癌病是一种由土壤野杆菌感染引起的植物体组织细胞恶性分裂导致的增生扩散病害,会在植物体的不同部位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球状增生物——“肿瘤”。发病部位通常为根颈部,也有发生在侧根、嫁接口或主干、大枝上。初为长扁圆形小瘤,呈浅白色或略带肉色,柔软,随着体积增大,表面粗糙、龟裂,颜色加深为灰褐色至黑褐色,瘤体内部木质化,形成较坚硬的瘤块。病瘤体积大小不等,形状多样,有的肿瘤周围还附生有许多毛状物,并且会随着树干、根系的长粗而不断增大。发病初期地上部分症状表现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株细须根减少,致使地上部分表现为叶色小而黄,生长迟缓,枝条干枯,植株长势渐趋衰弱,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死。


月季根癌,主要危害根颈部,樱类根癌肿瘤多发生在表土下根颈部和主根与侧根连接处,或接穗和砧木的接口愈合处。梅花根癌多发生于根颈部,切接和劈接苗木常出现于接口部位。紫藤肿瘤,多发生在主根和侧根上。菊花、大丽花、香石竹等草本花卉,多发生于茎基部和根上。


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根癌病的发生危害,为害月季、玫瑰、蔷薇、樱花、紫叶李、碧桃、寿桃、紫叶桃、梅花、榆叶梅、紫藤、夹竹桃、杜鹃、丁香、金银花、夏蜡梅、蜡梅、海棠、大丽花、菊花、秋海棠、天竺葵、落地生根、石竹等,果树如苹果、梨、李、杏、木莓、樱桃、果桃、柑桔、玳玳、葡萄、山楂等,观赏树木如银杏、金钟柏、榕树、南洋杉、罗汉松、橡皮树等。


(2)月季黑斑病


该病危害月季、蔷薇、玫瑰等花木,是一种在全国普遍发生的常见病害,不论是地栽、盆栽月季,还是大棚栽培的切花月季,在春夏季发病都比较严重。


它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叶脉、嫩梢等部位。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黑紫色,病斑边缘呈放射状,直径0.2-1.5厘米。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粒,有的品种病斑周围组织变黄,有的品种在黄色与病斑之间有绿色组织,称为“绿岛”。病斑之间互相连接使叶片变黄脱落。嫩梢上的病斑为紫褐色、椭圆形,不久变为黑色,病斑稍隆起。叶柄、叶脉上的病斑与嫩梢上的相似。花蕾上的病斑多呈紫褐色、椭圆形。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病茎及芽鳞上越冬,主要以分生孢子借风雨、浇水溅射、昆虫及操作工具传播,叶面上有水膜、温度适宜,分生孢子经6-10小时即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角质层,病菌在寄主体内分泌毒素杀死和分解病部细胞,致使叶面产生黑褐色坏死斑,同时还产生乙烯和脱落酸,引起叶片脱落。该病的潜育期为3-10天,约两周后叶片开始脱落,发病最适温度为26℃左右,温暖、多雨、多露、多雾的条件下病害扩展迅速且发病重,在长江流域5-6月和8-9月会出现两个发病高峰期。


(3)缺铁性黄化病


植株发生缺铁性黄化病后,表现为顶端新梢嫩叶叶脉间失绿,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而叶脉仍保持绿色,生长速度明显下降,严重时整个新叶均会变成黄色,叶脉也逐渐变黄,最后几乎变成白色,叶缘或叶尖出现枯焦及坏死,继续发展下去,则叶片脱落,植株生长停滞而死亡。


夏季高温多雨季节,一些生长旺盛的花卉种类嫩梢,也常出现临时性的缺铁症。引起花木缺铁的成因主要是土壤条件。有鉴于此:江淮以北的土壤,用于栽培喜酸性的花木种类时,如山茶、茶梅、杜鹃、含笑、红枫、白兰、米兰、栀子、珠兰、棕榈类、茉莉、海棠类、金花茶、金橘、樱花、五针松、罗汉松、佛手、玳玳、红掌、天竹、竹类、君子兰、广玉兰、梅花、香樟、石楠、槛木等易出现缺铁性黄化;在建筑物残渣上种植香樟、广玉兰、含笑、栀子、雪松、棕榈等观赏植物,即便是在江南地区,也会在当年或多年以后出现缺铁性黄化;盆栽或地栽花木,如土壤中含水量过高,土壤板结或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或碳酸根离子增多,形成铁的碳酸盐,均可能导致缺铁症加剧。


(4)桂花褐斑病


即桂花假尾孢褐斑病,又称叶斑病。病斑多发生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发病初期,叶面仅出现一些散生褐色斑,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至浅褐色,形状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数个病斑结合到一块,病斑边缘红褐色至暗褐色,外具浅褐色晕,常导致大量叶片枯死和脱落,严重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开花。


该病病菌以菌丝块在病株和落叶上越冬,次年4-6月份气温升高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并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侵染危害。此病在4-10月均可发生,在植株上老叶发病比嫩叶为重。金桂品种最易发病,银桂品种次之,丹桂品种不易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或当年移栽的植株,易于发病;土壤板结、粘重,肥力不足条件下,易发生该病;在7-8月高温多湿季节,病害可迅速扩展。


五月份,发生比较严重的花木病害还有梨桧锈病、白粉病、山茶花叶病、炭疽病、霉污病、藻斑病、根腐病、猝倒病等。


虫害集锦


(1)金龟子类


金龟子类的成虫危害,常造成嫩梢、新叶、花果严重受损,其幼虫咬食根部,常导致出苗率低,幼苗严重生长不良。


五月份对花木危害比较严重的金龟子种类有:大黑鳃金龟子,主要危害榔榆、红叶李等花木,其越冬成虫于5月上开始出土,盛期在5月中下旬,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暗黑鳃金龟子,危害对象与大黑鳃金龟子基本相同,以3龄幼虫在深层土中越冬,翌年5月初为化蛹期、中旬为化蛹盛期,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黑鳃金龟子,危害对象与暗黑色金龟子相同,以成虫在土壤内越冬,4月中旬出土活动,5-6月为成虫盛发期,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铜绿金龟子,主要危害榔榆、松、杉、乌桕、海棠类、碧桃等花木,以3龄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化蛹,6-7月成虫开始出土危害;白星花金龟子,主要危害雪松、梅花、无花果、木瓜、木槿、碧桃、樱花等花木,以幼虫潜伏于土壤中越冬,翌年6-7月成虫羽化,常群集危害花果、树皮等部位,成虫对糖醋液有趋性。


(2)人纹污灯峨


人纹污灯蛾,又名红腹白灯蛾、桑红腹灯蛾,是一种食性很广的食叶害虫,它主要危害蜡梅、桑树外,还危害非洲菊、月季、蔷薇、石竹、榆、菊花、木槿、碧桃、荷花、芍药、萱草、鸢尾等花卉,严重时可将整株蜡梅的叶片吃光。


其成虫的特征是腹部背面红色、腹面黄白色,翅呈白色至黄白色,前翅中室上方有一小黑点,中室外方及后缘有一斜列小黑点,静止时双翅合并置背上,左右翅上的小黑点合并成一个“人”字;雄虫后翅橘红色,雌虫后翅白色。幼虫虫体呈黄褐色,头黑色,背线黄褐色,中胸及腹部第一节背面各有一对毛疣;腹部各节有10-16个突起,有数个突起簇生淡红色长毛:气门线上方为暗黄色宽带。


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羽化;成虫白天常静伏在枝叶隐蔽处,夜晚进行活动,有明显的趋光性。雌虫多产卵于叶片的背面,呈块状或排列成行,卵期一周左右。幼虫有假死性,初孵幼虫有群居危害的习性,多取食叶肉,幼虫3龄后分散取食,并可将叶片啃食精光,只留下光秃秃的几根枝条。幼虫历时约30天,第2、第3代幼虫分别出现在6月中旬和8月中旬。


(3)黄杨绢野螟


全国各地普遍发生,主要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珍珠黄杨、尖叶黄杨、朝鲜黄杨等。成虫全体被白色鳞毛,体长20-30毫米,前翅前缘、后缘有紫褐色宽带,前缘紫褐色带上有2个白斑,一个细小、一个呈新月形。幼虫圆筒形,老熟时长约4厘米,头部黑褐色,腹部浓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


长江流域一年发生3代,3月开始出来危害,5月下旬出现成虫,第一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下旬危害,第二、第三代幼虫分别于7、8月进行危害,9月中旬起陆续结茧越冬。


五月份发生的虫害还有蛞蝓、菊潜叶蝇、棉铃虫、螨虫类、蚧虫类(花虱子)、蚜虫类(腻虫)、柑橘凤蝶、国槐尺蠖等。


救治措施


1、五月常见病害防治对策


(1)根癌病的防治


①药物防治对已出现根癌病株的苗床,在挖除病株、去净病根的同时,种植穴附近土壤最好用硫磺粉消毒(50-100g/m2)。为防止传染,可用50%春雷氧氯铜(加瑞农)800倍液喷洒保留苗株的根颈及茎干,每10-15天一次,连续2-3次;或用90%的土·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加水4500-5000倍液,混匀后喷雾,发病期用药,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


②切瘤涂药对非常稀少的花木植株,可在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时为伤口涂药,如伤口用1%的硫酸铜消毒后,涂抹硫磺粉或1:1:15波尔多液;也可用土霉素500-1000微克/克或链霉素500-1000微克/克,或3%的硫酸亚铁溶液涂抹伤口;用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片10份)涂抹肿瘤处,肿瘤可逐步消失,并能够治愈;对大型梅桩出现肿瘤后,可用刀片切除癌瘤,再用石灰乳、波尔多液或甲冰碘液涂抹伤口,单独护理。


(2)月季黑斑病


选用抗病品种,如伊莎贝尔、黑千层等,一般叶片深绿、蜡质层厚的品种较抗病。发现病叶,应及时将其剪去烧毁;发病初期,用45%的噻菌灵(特克多)悬浮剂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洒,每半月一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缺铁性黄化病


在分清不同花卉种类喜酸习性的同时,准确测定栽培基质的pH值,再根据pH值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①改良碱化土壤,一是掺入100克/m2的硫磺粉,其酸性有效期可维持2年;二是施用150克/m2的硫酸亚铁粉末后,可降低0.5单位的pH值;对于特别粘重的土壤,用量可增加1/3;三是浇施食醋液,家庭少量盆栽用土,若其pH值大于7时,则可用150倍的食醋液浇灌,以后每15天一次,效果不错;四是掺拌松针土,一般在碱性土中掺入1/5的松针土,即可适合喜酸花卉的盆栽使用;五是浇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可用O.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其它酸性肥料溶液来浇灌土壤,使土壤呈弱酸性,促成土壤中的铁元素呈溶解状态,以利于花株根系对铁元素的吸收利用。


②水质酸化处理,如使用发酵淘米水,可将头道洗米水盛于小水缸或陶制坛中,用塑料薄膜封好口,经过5-7天的发酵后来浇灌盆花,不仅不会使盆土盐碱化,而且还有一定的肥效,可用于君子兰、杜鹃、山茶、栀子、佛手、玳玳、五针松、九里香等盆花,若再在其中加入少量的肥料,则效果会更好;浇施矾肥水,在北方地区栽培喜酸性的花卉,或当盆栽植株已出现轻度碱黄时,可自行配制矾肥水,用于浇施山茶、杜鹃、含笑、白兰、栀子、茉莉、珠兰、天竹、槛木、红掌及其它观叶植物,可促成植株生长健壮;另一种方法是在沤制的腐熟饼肥水中,每500克加入1克的硫酸亚铁粉末,再兑水5-6倍浇施即可;喷施O.2%的硫酸亚铁溶液,对于一些因碱性土壤环境已对营养毛须根造成严重破坏的花株,当浇施0.3%的硫酸亚铁溶液已不易被其吸收利用时,可考虑喷施0.2%的硫酸亚铁溶液。


(3)桂花褐斑病


加强水肥管理,经常松土,避免土壤积水,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冬季彻底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可明显抑制来年该病的发生;春季桂花植株发芽抽叶到叶片硬化之前,每半月喷洒一次1:2:100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可防止该病的发生;发病初期,用50%的多·硫悬浮剂800液喷洒,或用50%的多菌灵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液喷洒,或用5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液喷洒;还可用25%的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喷雾,间隔期4-8天。重灾区苗木出圃时,可喷洒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灭菌。


2、五月常见虫害防治对策


(1)金龟子类


根据金龟子类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对于白星花金龟子,还可用糖醋液诱杀;金龟子成虫一般都有假死性,可将其成虫从花株上震落,进行人工捕杀;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蟾蜍(即癞蛤蟆)可大量捕食成虫;花木现蕾期及时喷药保护花苞,如可用20%的杀灭菊酯3000倍液杀虫。


(2)人纹污灯蛾


清除蜡梅等花木植株周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蛹;摘除卵块和有群集初孵幼虫的叶片,予以销毁;幼虫初孵阶段,用20%的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将幼虫杀灭;在5-8月间,发现植株叶片上的叶肉被啃食成网状或呈缺刻状时,就要及早喷药防治;在春季成虫羽化期,悬挂黑光灯诱杀,可大大减少当年幼虫可能造成的危害。


(3)国槐尺蠖的防治


人工采摘卵块,振落捕杀幼虫;入秋后,挖蛹;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对四龄前幼虫,用50%的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的杀虫脒1000倍液喷杀;在树下表面撒施5%的锌硫磷颗粒剂每平方米5克,浅锄一遍,可有效杀死虫蛹。


(4)黄杨绢野螟的防治


根据幼虫在整个危害期趋向嫩枝、嫩叶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利用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在幼虫危害期,喷洒25%的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用90%的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