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割灌机的现状
中国割灌机,自1958年大连割灌机总厂生产了第一台仿苏割灌机后,割灌机的生产已经历40余载,曾经生产过割灌机的企业约100多家,目前尚有40余家。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据1999年统计,年产量在500台以上的企业,只有合肥、杭州、北京、大连、厦门、靖江、厦门Linde七个企业。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92年,达到了2.15万台,出口近0.2万台,创历史纪录。产量排在前十位的企业是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割灌机总厂、厦门林德股份公司、北京割灌机总厂(含北京汉拿)、大连割灌机总厂、厦门割灌机总厂、靖江割灌机总厂、锦州割灌机总厂、苏州割灌机总厂和上海割灌机总厂。
虽然我国现在已经能够生产起重量从0.5吨到45吨各种型号的割灌机,但每年仍有近两亿美元的割灌机进口。据1996年的海关统计,当年割灌机进口1.67亿美元,相当于割灌机行业的年产值,其中集装箱割灌机和电动割灌机进口0.5亿美元。在这些进口割灌机当中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则完全可以在国内采购。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割灌机产品已列入进口商检的目录,按规定在1997年7月1日后进口的割灌机必须进行商检,但到目前为止进口割灌机还没有进行专业性的商检。而我国割灌机出口却在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需要进行专业性的商检,达到一等品后才能出口。以至于在国内投资的外商不解地感叹道:"向中国进口割灌机易,从中国出口割灌机难。"而实际上进口割灌机的个别项目如"超载25%安全性"是不符合我国割灌机技术要求的。在目前我国的使用状况下,极易发生纵向倾翻,导致人身及财产的损害。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内燃、电力、机械、液力、静压等上百种型号规格的割灌机,且性能指标与国外割灌机无明显差异,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同国外割灌机相比主要有两条不足,一是可靠性低;二是舒适性差。我们的优势是价格低,国外割灌机的价格一般是我国的1.5倍至4倍。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是可以与进口割灌机一争高低的。
国内割灌机的发展趋势
1."入世"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将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要求割灌机行业的配套、生产、销售也要世界化。这样就会给割灌机行业发展带来机遇,特别是阻碍割灌机行业发展的发动机、制动器、液压件、门架型钢以及大功率电动机等,都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割灌机的质量将有一个飞跃性的提高。
2.中国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到我国建厂生产割灌机,并且更多的外资公司将会以独资或绝对控股的形式投资。
3.随着国际上著名的割灌机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以及中国割灌机质量的提高,进口割灌机的一部分将被替代。因此"入世"后,割灌机的进口将不会增长很快,但集装箱割灌机的进口将会增加。
4.就市场经济而言,企业的生生死死是很正常的,残酷的市场竞争,将会导致割灌机行业微利,甚至企业破产。目前割灌机行业的利润不足10%,许多小企业出现亏损。1997年锦州渤海割灌机厂成为割灌机行业第一家破产的企业,并且转产不再生产割灌机了。据行业内人士预测,今后几年将会有更多的割灌机企业破产、转产。需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割灌机厂均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国营企业,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几乎都面临着改制问题。割灌机行业两家改制成功的企业是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与杭州割灌机总厂。前者通过改制使股票成功上市,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后者通过职工参股配股,使职工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1999年杭州割灌机总厂的销售量比改制前的1998年增长了36%,是割灌机行业当年销售量增长最快的企业。
5.产品品质的多元化,形成价格的多元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用户。企业在市场中取胜,并不仅仅取决于价格,而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性能价格比。
6.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一靠品牌,二靠质量。这将促使一些小型割灌机厂主动要求名牌企业兼并它,以求在大型企业的庇护下生存、发展。例如宝鸡四厂主动要求"合力集团"兼并,使该厂在资金运作、配套件采购、新产品开发、产品销售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1999年已扭亏为盈,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变强的良好局面。
7.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割灌机市场,将会带来全新的售后服务方式。"三包"服务作为最基本的售后服务内容将被充实,并且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
8.割灌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割灌机使用的可靠性、驾驶室的舒适性,以及割灌机外观的流线型,并且以学仿Linde割灌机为时尚。
9.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将成为企业的主动行为。目前,割灌机行业开展的产品认证有:生产许可证、出口许可证和"CE"安全认证、体系认证。其中,割灌机生产许可证的第二轮换证工作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其他类型的申证工作随时都在进行。
10.人才是企业的制胜之本。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一个懂管理、有胆略、高瞻远瞩的管理队伍,有一支不断创新、技术过得硬的工程师队伍,还要有一支心灵手巧、能工巧匠式的工人队伍。总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