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青枯病的症状危害及防治

2012/5/3 14:03:53

油橄榄青枯病


一、分布及危害

自1964年在我国引种油橄榄以来,油橄榄青枯病在四川、湖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及上海等地的种植点均有发生,成为油橄榄生产中的严重障碍。四川重庆林业试验场,1964年8月开始发现病情,1966年发病率达30%,死亡率达18.4%,1974年死亡率达36.4%。油橄榄植株从定植2~3年生幼苗至开花结实的成年大树均能发病。

二、症状

油橄榄青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的细菌病害。初发病株,从地上部分不易察觉,较先表现为延迟抽发新枝、新芽,少数嫩梢、幼叶褪绿,失去油亮光泽。进而叶、果失水皱缩,叶片沿主脉向叶背反卷,表现较明显枯萎状。最后全株枯死,叶片大都干枯脱落,这是青枯病地上部分的典型症状。地下部分少数须根首先染病,变色腐烂,迅速向上蔓延,木质部局部变黑褐色,侧根皮层初期尚完好,后期才腐烂,病根有酒糟臭味。根颈横切面,从变色部位很快出现淡褐色粘稠状细菌溢脓。重病株,木质部的变色带可由根经主干延伸到侧枝梢,最后整枝或全株萎凋死亡。

三、病原

病原菌是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菌体短杆菌,单生,少数2个联生,两端钝圆或椭圆,极生鞭毛1~7根,以1~4根居多,鞭毛

长2.6~7.5µm,菌体大小为0.5~0.8µm×1.6~2.2µm。无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

阴性反。

菌落形态:在牛肉汁蛋白胨蔗糖琼脂培养基上,30℃下培养36~48h,菌落边缘整齐,光滑湿润,不透明,表面突起,乳白色,流动性。培养4~5天的菌落大小4~5mm,产生扩散性褐色色素。在(Kelman)T.T.C培养基上,往往产生2种不同类型菌落:于33℃培养48h,菌落污白色,内有一粉红色环圈,圈内为乳白色,菌落湿润,表面凸起,流动性,不规则,平均大小为1379µm,粉红圈带平均宽49.8µm,称有毒菌落。而无毒菌落为圆形,干燥,四周淡黄色,菌落中心为红褐色,表面光滑,不向四周扩散。菌落平均大小为854µm,菌落中心平均为506µm。

理化性状:生长最适温度为33~36℃,生长最低温度为15~20℃,最高温度在40℃以下,致死温度为52℃/l0min。生长pH为5.6~9.0,最适pH6.5~8.2,pH5以下和pH9.3以上不能生长。

生化反应:有毒菌株,不液化明胶。硝酸盐还原,产氨,不产硫化氢,不产吲哚,石蕊牛乳胨化变蓝,M.R.和V.P.负反应,不水解淀粉。在乳糖、麦芽糖、水杨苷、乙醇、对烃基苯甲酸甲脂中不产气,亦不产酸,在葡萄糖、蔗糖、半乳糖、甘油、山梨醇、果糖、阿拉伯糖、甜醇和甘露醇中产酸不产气。无毒菌株微产硫化氢,使石蕊牛乳凝固变红,乳糖产酸。其他反应,与有毒菌株完全相同。

综上所述,多数学者认为该菌应归属青枯假单胞种以下的小种I,生化型Ⅲ,也有人认为其中还存在一些差异,有待进一步研讨。此外,生化型Ⅲ的菌株在含脂石蕊牛乳中,都能使乳糖产酸,故“亚洲变种”的命名不能成立。况且该菌的毒性菌系,在石蕊牛乳中不凝固,而胨化变蓝,亦不应属于“亚洲变种”。

四、发病规律

1、本病害发生季节因地区不同而有迟早,在柳州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在四川4月份开始发病,一般4~5月病株逐渐增加,6~10月份发病较重,9月份为发病高峰,l1月以后病情显著减轻。

2、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土层瘠薄,土温在20~30℃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土壤前作为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植物,并发生过青枯病的地方,发病重。

3、凡土壤疏松、通风良好的缓坡地,少发病或不发病。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板结的地段发病重。据四川观察,林间末间种作物,土壤裸露,7~8月土壤5cm深处,平均温度达30℃以上,昼夜温差大,加之土壤瘠薄,雨季有短时积水的地段,往往发病重。

4、油橄榄从幼苗到成年大树均可发病,以快开花结果的大树发病率高。

5、据林间发病情况调查和对不同品种的人工接种试验证明,尖叶木犀榄[Olea ferruginea]有明显的抗病力;据柳州三门江林场观察,非洲油橄榄[O.africana]也有一定抗病力。其他如,贝拉、卡林、爱桑、佛奥、米扎、苏11、苏12等都易感病。

五、防治措施

1、严格选择造林地或育苗圃地,忌选用发生过青枯病的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为前作的土地。亦不在油橄榄林内种以上作物。

2、加强林地管理,控制病害发生条件。在病区内,做到及时清除和隔离病株(区)。开沟排水,合理灌溉,防止病菌随水传播。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间种覆盖作物,降低土温,抑制病害发生。

3、施用农用四环素渣,浓度为500×10-6链霉素,1:20大蒜液较有效。宜在春季发病初期和病株刚表现症状时施用。

4、选育抗病品种和抗病砧木。目前用“尖叶木橄榄”为砧木的嫁接苗,经过病区试验己表现了一定的抗病性,可供选育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