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甜竹早产丰产种植技术

2012/5/6 9:24:15

黄甜竹别称黄间竹,为酸竹属,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其笋品质优良、甜美脆嫩、高蛋白、富磷钙、低脂肪。竹材坚韧,富含纤维,可整根使用或加工成各种农用品、生活用品。
黄甜竹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适生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要求土层较深厚、质地疏松、肥沃的酸性土。
其早产丰产栽培技术如下:
1.林分和林地选择
早产高产笋用竹林应选择阳坡、半阳坡、坡度20°以下、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秋冬季节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靠近居民点的纯林,每1/15公顷立竹650~750株,平均眉径大于3厘米,且分布均匀,林相整齐。1~4年生竹占大多数的林分。
2.林地管理
(1)深翻 6~7月份新鞭尚未生长时深翻,对鞭根损害小。第一次深翻的深度应尽量在30厘米以上,并挖除竹林内的石头、竹蔸头、树桩头和老鞭,并注意保护好新鞭壮龄鞭。第二次深翻的深度25厘米左右,若碰到竹鞭,应尽量避开,不要强行深挖。
(2)除草松土 1年需2次,6~7月1次,9~10月1次,深度15厘米左右,但垦复当年1次即可。
(3)加土 有条件的地方应适量加盖客土,尤其是对竹鞭浅浮甚至裸露的地方要尽量加盖。坡度较大的地方可采用阶梯增土法,即把笋用林修整成似梯田状后,每年在松土的基础上,把梯壁上的杂草、竹叶和土填于梯带内,阶梯内土层逐年加厚。但加土要适量,否则土层太厚会影响笋早出。
3.施肥
①出笋肥,即2~3月份结合挖笋施速效肥,在挖过笋的穴内施入尿素10克左右,以补充由于大量出笋所消耗的大量养分。②行鞭肥,在6~7月份结合翻土施入,以氮肥为主,每1/15公顷施入尿素50公斤。若施氮、磷、钾复合肥则效果更佳。③孕笋肥,于9月份每1/15公顷施入100公斤复合肥,以促进竹林孕笋。④增温肥,在11月上旬林地覆盖前,每1/15公顷施入4000公斤的有机肥,让其发酵产生热量,改善土壤结构。
4.竹林管理
对老竹、弱小竹进行更新,使竹林保持一定的密度和年龄上的梯级结构,促进竹林生长。每年要留笋养竹,砍竹要留大砍小,留稀砍密,留四(年生)砍五,5~7年生填空,经过几年的调整使林分的每1/15公顷密度保持在700株±50株,其中1~4年生竹各占25%。且具有较合理的均匀度,叶面积指数在4.8以上。
5.笋期管理
(1)合理挖笋 黄甜竹以产笋为主要目的,挖笋要做到“初期笋全挖,盛期笋选留,末期笋挖光”。初期可隔几天挖1次,随着气温的回升,逐渐缩短挖笋的间隔时间。
(2)适时留养 母竹留养应选择在盛期进行,此时留养新竹,有利于丰产竹林结构的形成。留养母竹要坚持年年进行,并注意母竹质量和分布均匀。
6.水分管理
黄甜竹笋中水分含量达90%左右,笋芽分化期和竹笋生长期都需要大量的水分。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1月至次年1月降雨少,林地干燥,不利于笋芽的生长发育,因而覆盖前应浇透水或引水灌溉,让表层20厘米的土壤湿透,以满足竹笋生长的需要;8~9月是笋芽分化期,若干旱少雨,也要设法浇水或引水灌溉,促进笋芽分化。
7.温度控制
当地表(10厘米土层)温度低于13℃时,低于这个温度,黄甜竹笋就无法长出地面,要运用双层覆盖技术即发热物+保温物(谷壳)提高林地温度,覆盖厚度各20厘米,一般覆盖10天后地温可达16~21℃,且基本稳定。(牛粪+稻草)覆盖后40天,黄甜竹笋就可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