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肚竹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为小佛肚竹,竹秆基部节均细长,径约0.5厘米至2.5厘米,每一节均上细下粗,形同佛肚外挺;另有一种大佛肚竹,节均短缩膨大,径约3厘米至8厘米。前者株形较小,适于家庭盆栽或制作成盆竹丛附石盆景;后者株形高大,宜用广口深盆栽种作明堂、宾馆陈列。
佛肚竹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冷,北方地区越冬必须置放于温室中,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华南地区,可露地栽培越冬;江淮之间必须放置在室内方可安全越冬。盆栽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气候干燥时要经常用清水喷淋叶面,既可洗涤去植株上附着的纤尘,又可使其始终保持翠绿可人的观赏状态。4月至9月间,宜每月追施一次稀薄的饼肥水,并始予松土透气。盆栽佛肚竹宜陈列于光线明亮处,多接受上午阳光的照射;夏冬应避开正午前后几个小时的烈日暴晒,以免伤损叶片。每隔2年可于秋季换盆一次,没分盆的植株要去老留嫩、去弱留强、去细留壮。为使“佛肚”始终挺出,保持其独有的美学特征,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防止追肥过多,尤其是要防止氮肥过量,导致竹节变长、节间平直不鼓凸,失去应有的观赏价值。
二是夏季要择优留笋,当竹笋出土后,尽早辨别出笋体较粗钝、笋尖开裂,用手指按压较松,而且生长较慢的观赏笋予以保留;把笋体中细锐紧实、笋尖不开裂,且长势较快的徒长笋除去。
三是笋期要控制浇水,在这时疏去徒长笋的同时,要适当控制浇水量,借以抑制新抽竹笋的高生长,使观赏笋尽早发枝展叶。
四要及时剥去笋壳,当新笋翘开笋壳,要及时剥去基部笋壳并抹去下部侧枝,达到一定高度后立即予以截顶,这样可促使下部节间长得短而凸鼓、基部竹节显得分外翠碧发亮。
五是要去除秋笋,秋季佛肚竹抽生的新笋一般比较细弱,要及时从基部截去,以免徒耗养分,影响保留的观赏笋的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