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疱锈病的症状危害及防治方法

2012/5/8 11:21:18

红松疱锈病 一、分布及危害 红松疱锈病属于五针松疮锈病,主要危害五针松的枝干皮部。是世界有名的危险性病害,列为国内外检疫对象。 二、症状 ?红松疱锈病主要危害苗木和20年以内的幼树枝干皮部。开始在枝干皮部出现淡橙黃色的病斑,边缘色淡,不易发现.病斑逐渐扩展并生裂缝,8月下旬至9月初在病部溢出初白色后变为橘红色的蜜滴,具甜味.皮下干后,可见血迹状斑痕,叫“血迹斑”。第2~3年的4、5月,在病部长出橘黄色孢囊,囊破散放出黃色的锈孢子。因年年发病,皮部加粗变厚,并流出松脂。 ?本病的转主寄主是返顾马先蒿和它的多枝变种穗花马先蒿及东北茶藨子,兴安茶藨子,刺李厚皮黑果茶藨子。锈病在这些转主寄主的叶片上危害,产生夏孢子、冬孢子。 三、病原 ?担子菌亚门的茶(pāo)引起。性孢子器扁平,生于皮层中,性孢子无色,梨形。锈孢子器初黄白色变为橘黄色,锈孢子球形至卵形,表面分布着平顶柱形的疣,鲜黃色,成堆时橘黄色。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病菌的夏孢子堆为橘黄色,夏孢子球形至椭圆形,表面有细刺,鲜黃色。冬孢子堆由梭形褐色的冬孢子联结成柱状,冬孢子室温潮湿条件下萌发形成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球形有喙,透明无色,具油球。 四、发病规律 ?冬孢子于7月开始出现,8~9月陆续产生,并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借风力与松针接触,萌发后由气孔侵入,在松针上可见小褐点。菌丝不断蔓延至枝干皮层中。至第2~3年,枝干皮部出现病斑,生裂缝。8~9月生蜜滴,为性孢子混合液,第3~4年5~7月在病部生锈孢子器,以后每年都可以产生锈孢子,锈孢子借风力传播侵染转主寄主茶藨子和马先蒿叶片。 ?6~8月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进行重复侵染,8~9月产生冬孢子柱,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借风传播侵染松针。 ?本病发生在树干的薄皮处,因而刚刚定殖的幼苗和20年生以内的幼树易感病。在杂草丛生的幼林内、林缘、荒坡、沟渠旁的松树易感病。转主寄主多的地区病害严重。 ?在天然红松林中该病的转主寄主主要是茶藨子;在人工林中主要是马先蒿。 五、防治措施 1、本病害为国家检疫对象,由疫区输出苗木等材料要检疫。病区附近一般不设苗圃。 2、造林后加強抚育管理,铲除树旁林内及苗圃周围的杂草和转主寄主。有条件的地区可用除草剂清除杂草。 3、对发病率<10%的林分,可用松焦油原液,焦化蜡或875水刷剂(NaoH1%+石灰25%+水74%)等涂抹病部,或用质量浓度为300×10-6内疗素注射皮部;发病率>40%以上幼林要进行皆伐。 4、成林后要及时修枝、间伐、通风透光。 5、一种紫霉菌(Tuberculina maxima)能抑制锈孢子产生和溃疡斑的扩展。

相关阅读:西伯利亚红松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