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盆栽肾蕨

2012/5/8 11:24:50

肾蕨为陆生或附生藏,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四季常青,生长健壮,栽培容易,管理粗放。株高30~80厘米,匍匐茎的短柱上易生出块茎。叶丛生,长30~60厘米,宽3-6厘米,斜上伸,浅绿色。孢子囊群生于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
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也能耐较弱的光照,喜温暖凉爽的气候,稍具耐旱力。繁殖与栽培技术肾蕨的繁殖能力很强,繁殖方法多种。
最常用的是分株繁殖,在春天进行。利用植株有许多向四周横走的铁线状匍匐枝,压上土块使其固定于土表,即可长出小植株。待其长到一定大小后可与母株分离栽植。孢子繁殖电是通常采用的方法,要注意孢子的采收时期,宜在肾形囊群盖还未脱落而孢子已变黑色时采收。另外,肾蕨的圆球形块茎,也能发育成小植株。
肾蕨生长最适温度为夜温15--18℃,昼温20-25℃。空气相对湿度应在50%—60%。每次最好让盆土短暂干燥后再补充水分。生长旺季,盆土应略呈湿润状态。盆栽土可采用1份培养土、1份粗抄与2份腐叶土混匀,土壤pH值宜在6~7。生长旺季每月施用1趺稀薄肥料。肾蕨生长健壮,每年换盆1次,换盆时应剪掉老叶并进行分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