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种植配套技术

2012/5/8 12:38:24

1 经济价值
 (1)营养丰富榛子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果仁营养丰富,据分析,榛仁含脂肪51.4%—66.4%,蛋白质17.32%—25.92%,碳水化合物4.9%—9.8%,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风味好,发热量高,是人民喜爱的干果食品。在食品工业上,榛仁是加工各种巧可力、糖果、冰淇淋,以及榛子粉、榛子乳等高级营养品的原料。
 (2)优质食油榛仁可以榨油,榛油为干性油,多含不饱和脂肪酸,为优质食油。
 (3)可入药据《开宝本草》记载:“榛仁性干、平、无毒、,有调中、开胃、明目的功用。特别是它的营养价值高,是健身益寿的佳品。
 (4)工业原料榛子果壳是制造活性炭的好原料。树皮和果苞含单宁8.5%—14.5%,可提取拷胶。
 (5)其它榛叶含粗蛋白质15.9%,可养柞蚕和猪饲料。榛属根系发达,可营造水土保持林。
2 分布:我国原产有8种榛树。平榛和毛榛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资源量大,我国上市的榛子主要是这2种。川榛分布在黄河、秦岭以南到北纬25度以北地区。华榛和绒苞榛为乔木状榛树,分布在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滇榛分布云南。刺榛分布于云南和西藏。总的来看,我国榛树分布比较广泛,资源丰富,许多山区都适宜栽植榛树。
3 主要种类:(1)平榛又名榛子。为丛生灌木,高1.5m。树皮灰褐色,有光泽,1年生枝褐色,密生绒毛。叶扁圆形或长圆形,叶缘锯齿不规则。单性花,雌雄同株。果1—4个丛生,8—9月成熟。
 (2)毛榛灌木,株丛基部分枝多,高2—4m。1年生枝、芽和叶上均有绒毛。叶广卵形,边缘锯齿不整齐。雌雄花的生长结实习性与平榛同。
 (3)山白果榛又名华榛。乔木,树皮暗灰褐色,纵裂;小枝灰褐色,有皮孔,新梢紫褐色,被毛。单叶互生,阔卵形,叶缘具重锯齿及单齿,叶面无毛,叶背被长绒毛。雌雄同株,花单生。果4—8个丛生。 
 (4)刺榛又名藏刺榛,大树榛子。小乔木,树皮褐色;幼枝具灰褐色细毛,灰色皮孔;芽卵形。单叶互生,卵状长圆形,边缘具细而锐的重锯齿,齿间长短不等。雌雄同株,总苞片裂成针状刺,刺多分枝;果近圆形,成熟时为灰黄色,果壳坚硬。
 (5)滇刺榛与刺榛极相似,主要区别是:滇刺榛的果实总苞片通常在中部以上,分裂成针状刺,中部以下不分裂,而且滇刺榛的针状刺通常较粗大,分枝较少;其它与刺榛同。
 (6)滇榛小乔木,小枝暗褐色,有黄灰褐色皮孔,单性花,雌雄同株。坚果近球形,密被毛。
4 主要优良品种
4.1欧榛品种
 (1)连丰来源于实生选种,为意大利的实生苗。树冠高大,开张,树势强壮,雌花形成能力强,座果率高,丰产,耐寒性较强 ,可在泰安安全越冬。坚果大红褐色,长圆形,平均坚果重2.6—2.8g,果壳厚度1.1mm,出仁率43.2%—46.9%,果仁空心小;含脂肪57.3%,蛋白质20.3%,碳水化合物13%,味香。在大连8月下旬成熟。缺点,肥水不足时,果仁欠饱满。
 (2)意丰来源于实生选种。树冠小,直立,生长势中庸。坚果大,平均坚果重2.5g,坚果长圆锥形,具纵彩色条纹,黄金色,美观;果壳厚1.3mm,出仁率45.3%,果仁光洁,风味佳。该品种穗状结实,丰产,适于密植。
 (3)泰丰来源于实生选种。树势中庸,树冠高大,10年生树冠高4m,直径3.7cm。坚果大,平均单果重2.6g。坚果呈椭圆形,黄金色,果壳厚度1.2mm,出仁率48%,座果率高,每穗结实3—5粒,产量高;在泰安10年生单株结实可达5.5kg。
 (4)大薄壳来源于实生选种。树势中庸,树冠较小。坚果大,平均单果重2.2g,坚果椭圆形,红褐色,具纵条纹,美观,果皮薄,为0.83mm,出仁率53.7%,果仁空心度2.3mm,果仁饱满光洁,味香;含脂肪58.6%,蛋白质19.2%,碳水化合物8.7%。在大连3月下旬开花,坚果8月底到9月初成熟,不耐寒。在山东泰安可安全越冬。
 (5)意连来源于实生选种,为意大利实生苗。树冠直立,树势强。坚果长椭圆形,红褐色,光滑美观,坚果重2.5g,果壳薄,为1.1mm,出仁率40%—45%,果仁饱满光洁,在泰安能正常越冬
4.2平欧榛品种
 (1)80—43树势中庸,树姿开张,7年生树高2.18m,平均冠幅2.15m,坚果扁圆形,红褐色,平均单果重2.4g,出仁率42%,果仁饱满光洁;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1.9粒;平均株产1373g,是对照的3.4倍,丰产性强;在沈阳地区可正常越冬,适应性强。
 (2)82—8生长性强,树姿较直立,7年生树高2.49m,平均冠幅2.31m,坚果椭圆形,红褐色,平均单果重2.5g,出仁率42%,果仁饱满,较光洁;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1.9粒;平均株产1283g,是对照的3.2倍,丰产性强。在沈阳地区能正常越冬,适应性强。
 (3)84—254  生长性强,树姿直立,7年生树高2.78m,平均冠幅2.45m;坚果长圆形,红褐色,平均单果重2.0g,果壳薄,出仁率45%,果仁饱满光洁;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2.0粒,平均株产702g,是对照的1.8倍,丰产;在沈阳地区可正常越冬,适应性强。
 (4)84—624生长势中庸,树姿直立,7年生树高2.52m,平均冠幅2.0m,坚果长圆形,红褐色,平均单果重2.5g,出仁率41%,果仁饱满光洁;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2.1粒,平均株产758g,是对照的1.9倍,丰产,在沈阳地区可正常越冬。适应性强,果壳薄,果仁光洁为该品种的主要特点。
 (5)84—607生长势强,树姿直立,7年生树高2.72m,平均冠幅2.1m,坚果圆锥形,红褐色,坚果特大,平均单果重3.8g,出仁率38%,果仁较饱满,光洁;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1.7粒,平均株产980g,是对照区的2.5倍,丰产性强;在沈阳地区可正常越冬,适应性强。
 (6)81—21树冠小,开张,坚果中大,平均单果重2g,圆锥形,红褐色,具纵条纹,美观;果壳厚,为1.1—1.2mm,出仁率40.5%—45%。果仁光洁。3年生开始结果。5年生株产达36kg。在沈阳越冬基本正常。
 (7)84—402树势强壮,树冠开张,基生枝较少,丰产。坚果大,平均单果重2.6g;果实圆形,暗红色,美观,果壳厚度为0.95mm,出仁率为50%。果仁较光洁,为丰收薄壳品种。6年生株产为1kg。
 (8)85-41树势强,树冠半开张。坚果中大,平均果重2克;果实圆形,金黄色,美观;果壳薄,为0.95毫米,出仁率50%。果仁较光洁,为丰产薄皮品种。6年生株产1公斤。
 (9)84—72树势强壮,树形开张度中等。坚果大,平均单果重2.5kg,坚果圆形,具纵沟纹,金黄色,美观。果仁较光洁,饱满,出仁率40%-42%。果仁空心度小,果仁味香。丰产,7年生株产1.7kg。
 (10)84—376树势强壮,张开度中等。坚果中大,平均单果重2.1g,果壳厚度1.25mm,出仁率46%,果仁光洁,饱满,风味佳。丰产,6年生株产1kg。
 (11)81—49树势中庸。坚果椭圆形,红褐色,平均单果重为2.5g,果皮厚度中等,出仁率47%,果仁表面稍粗。丰产,10年生平均株产1.8kg。
 (12)84—44树冠大,开张。坚果圆形,红褐色。单果重1.8g。
 (13)84—69坚果大,单果重2.6g,长圆形,美观、整齐;果壳厚度中等,出仁率44%,果仁光洁,饱满,风味甜香。丰产,6年生株产1.24g。
 (14)84—48树冠小,冠形紧凑。丰产,6年生株产0.82kg,每平方米树冠投影结实364g,坚果大,2.3g,长圆形,美观,果壳薄,为1.1mm,出.仁率43%,果仁空心度小,光洁,为晚熟品种,果实9月上旬成熟。
5 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
5.1气温
  杂交榛子适宜于温带和暖温带地区生长,适宜年均气温7—13℃以上,极端最低气温—30℃以上地区可以安全越冬。
  欧榛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3—16℃,极端最低气—10℃以上,最低日平均气温—2.7℃以上地区可以安全越冬。
5.2水分与湿度
  无论哪一种榛树均喜湿润气候和土壤条件。干燥的气候和土壤不利于榛树的生长。休眠期杂交榛子要求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欧榛要求67%以上才能安全越冬。因此,欧榛栽植在有较大水面的临海、湖泊、江河等地生长发育更好。
5.3光照
  榛树为喜光植物,光照不足对生长和结实不利,一般要求年日照时数2100小时以上。
5.4土壤
  榛树喜肥沃、湿润的沙壤土,特别是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更适宜榛树生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是丰产必不可少的条件。黏重、积水的土壤不宜栽植榛树。杂交榛树要求土壤pH值6.5—7.5,欧榛为5.5—7.0.
5.5地势
  榛树对地势要求不十分严格,海拔较低有利于榛树生长和结实。我国北方地区以海拔750m以下栽培为宜。南方地区海拔1000m以下可以栽培欧榛。排水良好的平地,山地、丘陵缓坡地适宜栽植榛树,坡度陡不利于榛园管理。
6育苗技术
  榛树的繁殖方法有播种育苗、分株、根蘖育苗、压条育苗和嫁接育苗。一般,主要采用分株和根蘖2种方法。
6.1种子繁殖
  榛树种子需一定时间的底温处理才能发芽。沙藏种子温度为0—5℃,处理时间为60—90天,当有25%的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
6.2分株和根蘖育苗
  当根状行走茎萌发的幼苗长到50cm左右时,将连接母树的根状茎切断,促其形成新的根系,成为独立的植株。
  分株苗应保留根段20cm长,并有一定数量的须根,才能保证植株的成活,有利于平榛繁殖。利用根蘖繁殖有2种方法:一是挖掘现有植株周围的根蘖,取得苗木;二是将预备繁殖的母株于春季前截干,并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适当疏剪,秋季挖苗,要及时假植。
6.3压条育苗
  该法适用于欧榛。根际附近萌发的根蘖,由于无法进行分株繁殖,故可以采用压条育苗。当萌蘖长到50cm以上时,将枝条弯倒,在其中部压上湿润土,待压土的部位发根后,再与母株切断,便形成独立的新植株。
6.4嫁接繁殖
  该法适于欧榛。一般,可以采用果树通用的舌接法、劈接法和腹接法。
7 栽培技术
7.1 栽培密度和方式
  无论是杂交榛子,还是欧榛,其栽培方式均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栽培方式。栽培杂交榛子的株距为2.5—3.5m,行距为3—5m;土层薄的山地可采用3m×3m、2.5m×3m,每公顷1110株或1320株。土质好的园地可采用3m×4m或3m×5m,每公顷825株或660株。栽植欧榛可采用3m×5m或4m×5m,每公顷600株或495株,亦可采用3m×4m,每公顷825株。
7.2 选地和定植
  土层厚的缓坡地,排水良好的平地,均可建立栽培榛园。土层深厚、肥沃有利于早期丰产。
  定植穴80—100cm,深70—80cm,栽植前要施充足的有机肥料,每穴施入土粪30kg。
  栽植要选择壮苗,每个榛园要栽植3个品种以上,以便相互授粉。在春季栽植。
7.3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