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组织培养技术

2012/5/9 22:12:08

  1 玫瑰组织培养的意义

  1.1 快速繁殖

  玫瑰有性生殖能力差,大多观赏价值高的品种不形成种子,种子繁殖不现实。而玫瑰实生苗观赏价值较差,因此生产上必须通过野蔷薇扦插再嫁接进行繁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玫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并且能保持原有的优良性状不变。玫瑰组培增殖系数为4~5,半年至一年内能获得上百万种苗。

  1.2 获得无病毒植株

  玫瑰在生长过程中,能感染一种或数种病毒或类病毒。长期营养繁殖,如扦插、嫁接、分株,不仅不能脱毒,反而使病毒积累,严重影响玫瑰的品质,导致玫瑰观赏价值下降,比如花径变小、色泽变淡、产花减少、斑点较多、花形不规则、易感染病虫等。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利用玫瑰茎尖脱毒后,使玫瑰的种性得到复壮,生长势增强,花径增大,色泽鲜艳,抗病能力提高,产花量上升。

  1.3 培育新品种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芽变,芽变的结果导致花色变异、花的大小变异、花期变异、叶色变异、染色体数量变异等。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一旦发生芽变,准确切取变异芽,并将其繁殖成完整植株,可产生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新品种。

  1.4 种质资源的保存

  玫瑰种质资源丰富,按传统方法保存种质资源占地面积大,且资源易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破坏而丢失。用组培方法,用极小的空间就可长期有效地保存玫瑰的种质资源。

  2 玫瑰组织培养的方法

  2.1 外植体选取

  从生长在田间或盆栽的优良品种植株上,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的茎尖和幼茎。取材最好在晴天正午,并且取用植株上部的幼茎。阴雨天或靠近地面的幼茎,表面污染较为严重,难于消毒。玫瑰除用茎尖和幼茎做外植体外,也可以用叶片、叶柄、根、茎、原生质体、胚、花药、子房、花萼和花托做外植体。

  2.2 消毒灭菌及无菌苗的建立

  取玫瑰外植体,用5%~10%的次氯酸钠浸泡10~30min或用01%~02%的HgCl浸泡5~15min。用无菌水清洗7~10次后接种。也可先用75%的酒精浸泡20~30s再采用上述方法消毒。消毒灭菌完毕后,将幼茎切割成05~10cm长的至少带有一个节的切段,接种于培养基中。

  2.3 愈伤组织的诱导

  最早报道从杂交茶香月季的茎上诱导了愈伤组织,该实验证明在培养基中添加2,4-D或添加NAA和激动素KT均能很快诱导出愈伤组织。随后不同实验以不同品种为试验材料,从叶、叶柄、根、茎、原生质体、合子胚、花药、子房、花瓣、花萼、和花托成功地诱导了愈伤组织。

  2.3.1 愈伤组织的成功诱导与品种的基因型有关

  2.3.2 外植体类型:不同外植体愈伤产生的能力不同,叶为90%,根为70%,节间为55%,花药为19%。

  2.3.3 激素

  Rout等(1991)以Landora为材料,在添加BA和NAA,2,4-D的MS的培养基上,外植体在接种的7~12d后,在近轴面的叶柄和中脉处产生愈伤,愈伤组织诱导频率高达92%。在接种后15~20d,外植体茎切端处产生愈伤,诱导率为76%。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对愈伤产生能力的影响同样很大。早期实验多采用NAA结合BAP或BA等,近年来多采用2,4—D,并证明2,4—D是诱导愈伤的必要因素(Kintzios等,1999;Rout等,1996;van der Salm等,1996;Vises—suwan等,1997)。进一步研究发现2,4-D对愈伤的诱导效果依赖于月季的基因型,如2,4—D浓度从113umol/L增加到181umol/L降低了Rose hybrida栽培种“Care-freeBeauty”的愈伤诱导频率,但该浓度则对另一个品种“Grand Gala”无影响。对于“Red Sunblaze”而言,当浓度从113umol/L增加到452umol/L,则表现出愈伤的诱导率提高了,随后当2,4—D再增加,则显著地降低愈伤的诱导频率。愈伤组织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能得到很好继代培养(subculture、Li等,2002)。Van der Salm等(1996)证明2,4—D对诱导Rose persica与xanthina和Moneyway产生愈伤是非常必要的,进一步添加低浓度的BA有正效应,但如BA浓度过高,则产生抑制作用。与以上实验结果不同,Kintzios等(1999)则发现2,4—D对愈伤诱导有负影响作用,可能因为采用的外植体是成熟的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