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丛生竹种植繁殖技术

2012/5/9 22:13:04


1  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1. 1  苗木的准备 丛生竹通常用扦插、埋秆、埋节、分株和压条育苗繁殖。云南冬春一般比较干旱不宜造竹林,雨季又处于竹子发笋的前期或高峰期,此时栽竹势必造成大量退笋,同时雨季起苗、运苗也不方便。故多采用小苗二次移栽的技术于2~3 月在造林地附近进行二次育苗,便于集中管理,也能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到雨季来临之前进行移栽造林,可使成活率达98 %以上。

1. 2  选地 选疏松、深厚、肥沃、湿润的平地或缓坡地进行栽竹,最好集中成片种植,以便经营管理,产生规模效益。

1. 3  高规格整地 于秋冬季节土壤湿润时采用带状深翻耕整地,撩壕式整地,壕沟的沟面保持水平,其中撩壕宽度约0. 5 m ,深度为0. 5m ,壕间距为种植行距4~5 m。山地进行带状翻垦,带的宽度一般为1 m ,并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有利于抗旱保土和保肥及干季对竹林地进行灌溉抚育。及时清除杂草、灌木,并按要求打塘,做到土垡打碎,石块、树根、草根拣净,表土心土分开推放。种植穴规格(60~80) cm×(60~80) cm ×(40~60) cm。栽树前15~30 d 回填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

1. 4  造林季节 春雨连绵的地方或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选早春2~3 月竹子处于休眠状态下栽种,当年栽种当年即可成林。但云南冬春干旱不宜于此时栽种,其栽植时间一般在雨季初期,竹苗未发笋前的5~6 月栽种,其成活率较高。

1. 5  栽植密度 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不同的株行距,通常肥地稀种,贫瘠地密种(见表1) 。故培育大中型丛生竹时,栽植密度为每667 m242 - 55 丛,株行距4 m ×4 m ,或3m×4m 有利于成林后抚育管理。

1. 6  栽植方法 采用斜栽(只露一节长10~15 cm) ,浅根(根15 cm左右) 方法进行栽植。用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的12~16 个月的竹苗,每丛2~3 株或3~5 株,每塘施腐熟有机肥510 kg ,普钙0. 5 kg ,拌入土中。苗木以斜栽为主,修剪枝叶80 %~90 % ,用0. 1 %的多菌灵+ 100 ×10 - 6 HC - 8 醮根,并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栽种。植苗时使根自然舒展,竹蔸下部与垫土密接,先填表层肥土盖完根系,紧提苗舒展根系,踏实,再回填土满穴,再踏实,最后盖一层松土呈馒头状,四周打小土埂,埂高5 cm 左右,保证“苗正、根舒、踏实”,有条件的地方浇1 次定根水。

2  幼林抚育管理

2. 1  封山育林 新栽禁2~3 a内严禁人、畜入地破坏,及时防治病虫害。

2. 2  合理结构 大中型丛生竹42~55 丛/ 667 m2 ,每丛株数在5. 0~8株左右,这样立竹数应在197~484 株/ 667 m2 。年龄结构为1 ∶2 ∶3 年生竹之比为3 ∶1 ∶1 或2 ∶1 ∶1。同时随着纯竹林面积的加大,竹林病虫害渐多,选择好的立地营造竹林,差的立地重要依据营造阔叶林培植地力,做到大块状混交。

2. 3  农林间作 造竹后1 年内,间种豆类、花生、玉米,以耕代抚,以短养长;造竹后第2 年,林内间种苕子、紫云英等绿肥植物。除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外,还可大量增加有机肥。

2. 4  灌溉排涝 在较干旱的地区,当土表层15 cm 土壤饱和含水量低于50 %时应灌溉。地势较低的地方,阴雨天应排除积水,以防烂根死亡。

2. 5  适时扒晒、培土 在春季要扒开竹丛周围土壤,露出竹蔸土笋眼,让笋芽露出见光,提高温度刺激和促进笋芽萌动,并施入液体肥料,待笋眼萌动后及时培土,培育大笋和大竹。

2. 6  除草施肥 第二年结合除草施2 次复合肥,第一次待苗木成活后1 个月内施用,每穴施肥20~30 g ,第二次于发笋生长高峰时期施用,每穴100~200 g ;第二年施肥3次,分别于发笋期、发笋高峰期、冬季施用。前2 次施复合肥,每塘200~300 g ,第3 次施农家肥,每667 m2500~1 000 kg。进入第三年后,每667 m2 地每年施复合肥40~60 kg。

2. 7  护笋养竹 前期笋全掘销售,中期笋选留大笋养成母竹,末期笋全掘销售或加工利用。

2. 8  林地清理 每2~3 年于冬季挖除老残竹蔸,深翻林地,增施有机肥;伐桩内施肥,有利于促进伐桩腐烂,每年冬季平地剪去2 年生以内小母竹,以扩大营养空间,利于大竹生长成林。

2. 9  防治病虫害 每年秋冬季节要深挖林地1 次,晒死越冬害虫并及时挖除病虫危害的竹株,过老的竹株也要及时伐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