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的管理技术(2)

2012/5/10 9:10:49


如何识别和控制茶蚜?
茶蚜又名桔二叉蚜。属同翅目,蚜科。各地各茶区都有发生,在嫩梢芽叶上吸汁为害,茶树受害严重时,嫩梢芽叶萎缩卷曲,生长停止,影响产量,降低品质,受害芽叶制成的干茶色暗,汤浊且带腥味,色、香、味均极低劣,蚜虫的排泄物“蜜露”污染芽叶,诱致煤病滋生。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咖啡、可可等。
茶蚜的有翅成蚜长约2毫米,黄褐色,有光泽。触角各节基部淡黄色。前翅中脉分两叉。腹部背侧有4对黑斑。有翅若蚜棕褐色,翅芽乳白色。无翅成蚜近卵圆形,稍肥大,棕褐色,体表有细密淡黄色横列网纹,触角各节基部乳白色,端部黑色。无翅若蚜浅棕或淡黄色。
茶蚜在广东一年发生30代左右,以无翅蚜越冬,甚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第二年春茶期,随着芽叶伸育的同时,茶蚜虫口迅速上升,至四月中往往会出现一个虫口高峰,夏季气温高,加之台风频繁,虫口显著低落,到秋凉后,即第五轮茶时,虫口又回升,再次出现一次虫口高峰。茶蚜趋嫩为害,多聚集在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且以芽下一、二叶虫口最多,当虫口密度增长或由于气候影响,芽梢粗老时,蚜群中便陆续产生有翅蚜飞迁至新的芽梢上繁殖为害。茶树的繁殖能力较强,在适宜条件下,5-7天即可完成一代,一头无翅胎生雌蚜一生可产35-45头仔蚜。茶蚜的发生跟气候、茶叶采摘和天敌有密切关系。采摘茶园开园后,由于经常采茶,往往已把茶蚜带走,同时也恶化了其生存条件,茶蚜的虫口受到抑制,不会再造成为害。茶蚜的天敌种类很多,如瓢虫、草蛉、食蚜蝇、蚜小蜂等。春季随茶蚜虫口积累,天敌也相应发生,及至茶蚜虫口高峰期,天敌数量骤增,导致虫口急剧下降,如每头食蚜蝇幼虫或瓢虫成、幼虫每日均可取食茶蚜80-117头,因此,只要天敌保护得好,茶园中的茶蚜是无需喷药的,但当天敌数量少,茶园中有蚜梢率达10%以上,有蚜叶平均虫口已达到30头时,则要考虑采用药剂防治,对蚜虫有效的药剂有生物农药如杀蚜素和化学农药如乐果、辛硫磷、敌敌畏。喷射杀蚜素可用50-100倍液,喷射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可用2000-3000倍液。
采摘茶园,采用分批多次勤采,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同时也是控制茶蚜发生的重要措施。
不盲目施药,以保护天敌,在控制茶蚜发生上也能起到良好作用,在早春还可在冬作物上收集一些瓢虫、草蛉,人工助迁到茶园里消灭茶蚜。

怎样识别于防治茶蓟马?
蓟马,是缨翅目,蓟马科昆虫,茶园常见的蓟马有10多种,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在嫩梢芽叶为害的如茶黄蓟马、棘皮蓟马;二是开花季节,在花中生活的,如黄胸蓟马、褐带蓟马、丝带蓟马等。其中以在嫩梢上生活、为害的茶黄蓟马危害性更大,它发生普遍而严重,特别在幼龄茶园,往往是提早成林的重要阻碍。茶黄蓟马以成虫、若虫锉吸为害新梢幼嫩芽叶,致使叶背主脉两侧出现2条或多条红褐色纵痕(取食痕),严重时整片叶变褐,芽叶干缩,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新播茶苗,若遇蓟马为害,还往往会枯死或者生长不良,延缓了定型修剪时间。这种虫除为害茶外,寄主还有葡萄、山茶、草莓、花生等。
茶黄蓟马成虫全体橙黄色,体长约1毫米,触角8节,前翅透明,呈淡黄色,翅脉2条。腹部共10节,第2-7节背板各有一囊状暗褐色斑纹。卵淡黄色,肾形。若虫初孵时乳白色,以后逐渐变黄,3龄时出现白色透明的翅芽。
茶黄蓟马在我省一年可以发生11代,田间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12月和1月仍见有若虫孵化,但冬期若虫、成虫历期都较长。各虫态历期分别为卵5-8天,若虫4-5天,蛹3-5天,成虫寿命4-10天。全年以9-11月发生最多,危害最重,其次是5-6月。成虫将卵产在叶背的叶肉内,若虫孵化后锉吸汁液,蛹多在茶丛中下部或近土面的枯叶下,羽化后飞回嫩梢。成虫很活跃,善于爬动和作短距离飞行。一般以幼龄茶园和新茶园虫口较多,采摘茶园,由于经常采叶,已将嫩梢连同在嫩梢上的蓟马采去,春夏茶阶段采摘园的蓟马不会造成危害。到第五轮茶时,由于采摘间隔期相应已拖长,此时又值虫口高峰期,有些茶园会出现多量为害。这个时期也是采摘园的关键时期,要确保秋冬茶不受害。
对付这种虫,如果是幼苗或幼龄不采摘的茶园,在5月份若虫大量出现时,用40%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喷射有很好的效果,也可用50%灭扫利4000倍液或25%喹硫磷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1500倍液。成龄茶园的蓟马在第1-4轮茶时无需专门用药。秋季,到第5轮茶,当芽叶已萌发至1芽1叶时,可喷亚胺硫磷1500倍液或灭扫利4000倍液,喷后5-7天可采茶。对付这种虫有效的天敌目前还不多。

茶园的蓑蛾有哪些?怎样防治?
蓑蛾,俗名叫布袋虫、避债虫。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因其一生中,除了雄成虫有翅能飞外,其它虫态都躲在幼虫自身编织的袋内,所以也叫布袋虫。
我省茶园中,袋蛾的种类很多,如茶蓑蛾、大蓑蛾、油桐蓑蛾等,其中以茶蓑蛾、油桐蓑蛾发生较多。除为害茶树外,还取食油茶、柑桔等。所有蓑蛾都有吐丝辍合枝叶结成的护囊。成虫雌雄异形。雄虫有翅2对;雌虫无翅。
茶蓑蛾一年发生二代,一年有三次食叶为害高峰期,即越冬前和越冬后幼虫有一个食叶高峰期,5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有一个食叶高峰。油桐蓑蛾一年有两个食叶高峰期。雄蛾羽化出来后,从护囊末端飞出,并以腹部伸入护囊与雌虫交尾,卵产于护囊中。幼虫孵化后,迅速爬行或吐丝随风飘扬分散,到茶树枝叶上,先吐丝造囊。随着虫体的增长,护囊也相应增大。幼虫取食和活动时,头胸部伸出囊外,负囊行进。多在清晨、傍晚及阴天为害,晴天中午很少取食,4龄以后能食去全部叶片及嫩梢、枝皮和茶果。茶蓑蛾与油桐蓑蛾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和虫霉。
防治这两种虫可用人工摘除虫囊的办法。其次可用杀螟杆菌或青虫菌每毫升含1亿孢子的菌液喷射。第三是掌握幼龄幼虫盛期及时喷射8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800倍液,喷射采用挑治的办法,只喷为害中心及其附近的茶树,无需全面喷射,但喷药时要充分喷湿虫囊,以提高药效。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介壳虫?
为害茶树的蚧类多达数十种。广东茶园发生较多的是蛇眼蚧、椰圆蚧、茶梨蚧、角蜡蚧。这些介壳虫身体外表披了一层自身分泌形成的盾壳或蜡质外壳,虫体较小,固定在枝叶吸汁为害,繁殖力强,能在短期内形成密集的群体,满布于枝干、叶片,茶树受害后,养分损耗,树势衰退,老叶脱落,发芽减少,对夹叶增加,虫口多时,枝条逐渐干枯,连干枯死。介壳虫,寄主很多。这四种介壳虫,从介壳的形状便可区分出来:蛇眼蚧雌虫介壳圆形,背面隆起,直径2-3毫米,暗褐色,边缘浅褐色,2个黄褐色若虫蜕皮壳偏在一端。椰圆蚧雌虫介壳圆形,略扁平,直径1.7-1.8毫米,薄而透明,微带淡褐色,蜕皮壳淡黄色,位于介壳中央;茶梨蚧雌成虫介壳长形,后半扩大,淡褐色,蜕皮壳2个,突出于介壳前端,雄介壳白色,有3 条纵脊;角蜡介蜡壳很厚,灰白色,背面中央呈角状突起,周围有8 个较小角状突起。在我省前三种一年发生三代,角蜡蚧一代都是以受精雌虫在茶树枝叶上越冬;次年3-4月开始产卵、孵化。介壳虫的天敌很多,入瓢虫、跳小蜂、蚜小蜂,寄生菌等。天敌多时,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外界环境跟介壳虫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郁蔽、低洼、偏施氮肥的茶园有利于它的发生。
对付介壳虫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有效的办法是要做好保护天敌的工作,如台刈,修剪下来的虫枝,可集中放于离茶园不远处,待介壳虫大量孵化时再烧毁,这样大部分寄生在其上的小蜂能够羽化飞回茶园帮助消灭介壳虫;红点唇瓢虫在虫口多时会自相残杀,这时可将其人工疏散,放到瓢虫少,介壳虫多的茶园去;施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农药种类,时期上也要选好,尽量减少天敌伤亡。
其次要加强茶园管理。这方面要做的工作一是不要偏施氮肥,采摘要注意留养。二是及时除草,剪去徒长枝,避免郁闭,低洼茶园要注意排水,局部发生的茶园,应随时剪除有虫枝条,发生严重、树势衰退的茶园,宜进行修剪或台刈,并对留下的茶丛树桩适时喷施农药,剪下的枯枝、虫枝都要及时清除出园。
第三,可用药剂防治。对付介壳虫,用药时一定要掌握时机,要选择卵孵化盛末期至一龄若虫期进行。因此用药首先要掌握虫情,不能盲目用药,喷药时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将需要施药的茶园全部喷洒完毕。可用的农药有25%亚胺硫磷800倍,50%辛硫磷1000倍,松脂合剂10-15倍。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的刺蛾?
刺蛾的幼虫通称痒辣子、毛辣子、青辣,它蚕食叶片,且多具毒刺,触及人体皮肤引起红肿疼痛,既影响茶叶产量,又妨碍正常的茶园农事操作。广东各地茶园常见的刺蛾有十多种,中、西部以淡黄刺蛾、丽绿刺蛾发生较多;粤北、粤东以茶角刺蛾、暗扁刺蛾、白痣刺蛾发生较多而严重。现以茶角刺蛾和淡黄刺蛾为代表介绍如下:茶角刺蛾(又称茶刺蛾),在省内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茶蓬根际土下越冬,次年4月化蛹,4月下旬出现成虫,各代幼虫分别出现于5、7、9月,分散为害,栖息于叶背,啃食叶片,成虫趋光性强。
淡黄刺蛾,在华南发生3-4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田间幼虫发生期为3-4月,6-7月,9-10月,11月中旬。一代平均历期50-60天。成虫多在晚上羽化、活动、交配、产卵。有强趋光性,一雌一生产卵10-252粒,卵散产于叶背,幼虫9龄,初孵幼虫不取食,7龄以后暴食。老熟后爬至茶丛基干或地面枯枝叶间结茧化蛹。
这两种刺蛾天敌较多,有:病毒、细菌、寄生蜂、寄生蝇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刺蛾的发生。
刺蛾常用的防治方法有:
1、结合茶园耕管,冬春耕灭虫,冬季用培土方法可防止成虫出土。
2、灯光诱杀蛾子。在盛蛾期于晚上7-9时点灯诱杀,能使有虫株率下降一半以上。
3、生物防治。可将病毒死虫30-40头研碎兑水喷施,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