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二)

2012/5/10 9:11:59

组培技术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是:
1、快速、大量繁殖优良品种
组织培养与传统的无性繁殖相比,工作不受季节限制,而且经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具有用材少、速度快等特点,对一些难繁殖的名贵品种花卉及一些短期内大量急需生产的花卉应用很广,如兰花、菊花、唐菖蒲等花卉利用腋芽增生,短期可得到大量植株,非洲紫罗兰可通过叶片,水仙可通过鳞片,诱导产生不定芽,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2、花卉的育种
在花卉育种上,主要在胚胎培养、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和植物基因工程等方面应用较多,此外还可采用愈伤组织诱变、花粉培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花卉育种。通过组织培养,可缩短育种年限和世代,也有利于基因突变中隐性突变的分离。百合、鸢尾等许多花卉可以进行远缘杂交,由于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原因,常使杂种胚早期败育,因而得不到杂种植物。而在试管中进行胚培养,可使其顺利生长,得到远缘杂种。
3、花卉的提纯复壮
运用组织培养,苗木的复壮过程很明显,对于长期运用无性方法繁殖并开始退化的花卉品种,如康乃馨采用组培方法繁殖,可使个体发育向年轻阶段转化。
4、获得无病植株
一些用无性繁殖方法来繁衍的花卉种类如康乃馨、菊花、郁金香、唐菖蒲、水仙、百合、鸢尾、大丽花等,靠无性繁殖不能通过种子途径去除病毒,病毒逐代传递积累,危害日趋严重,影响了花卉的观赏效果。而花卉植物0.1~0.5mm大小的生长点区几乎不含或含极少病毒,因为该区无维管束,病毒难以进入,把这个区从植株母体分离培养,得到的基本上是无病毒苗,为获得无病毒植株的重要途径。
5、种质资源的保存
很多无性繁殖的植物因没有种子,无法长期保存,其种质资源传统上只能在田间种植保存,耗费人力物力,且资源易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而丢失。而用组培方法保存,可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并延长保存期,保证种质资源不会突变和流失。
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花卉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和贮运技术的研究,成功地完成了香石竹、满千里、蝴蝶兰、火鹤、新几内亚凤仙、朱顶红、百合等30余种花卉植物的脱毒、快繁和批量生产,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花卉种苗,并与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的公司合作,生产优质种苗外销。
本技术应用范围广,不受地区限制,适用于各地花卉生产区、种苗场。生产单位可免除育苗工序,大大缩短栽培周期,减少温室土地、设备、劳力等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提高了花卉质量,使同样面积的土地和劳动力产生的效益成培增加,比使用常规方法繁育的花卉种苗生产的鲜切花,每亩效益增加35%~5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花卉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十年来花卉业作为高效农业已在全国各地受到各阶层的高度重视,被视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花卉产品己成为继蔬菜、肉类、水产和水果之后的又一主要消费品。据有关经济学家预测,我国花卉需求量将以35%~40%的速度递增。如今我国的花卉出口量占世界花卉消费额的10%,到2000年时年创汇达200亿美元。由此可见,花卉业发展潜力巨大。种苗质量在栽培效果中的重要性占50%以上,有了高品位、高质量的花卉种苗,才可栽培出受消费者青睐的花卉商品,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经营利润率。生产上急需合格的脱毒新优花卉品种种苗,以提高花卉产量与质量,仅鲜切花每年需合格脱毒花卉种苗就以亿株计算。将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花卉新优品种的迅速扩大繁殖,向生产者提供优质种苗,因此,市场需求量很大,应用前景广阔,可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从一些用户的经济收益来看,效益比较可观。
当前国际花卉业投资流向中存在一个怪现象。组织培养法生产花卉种苗是科技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先进国家却纷纷将这个产业外移。而他们在投资时,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中国,却选择了印度等花卉业不太发达的国家,其原因就是大陆花卉业中的无序竞争,导致无利可图。例如广东就有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种苗生产,但他们的工资、生产场地、设施、电力等都是国家投资,研究成本低廉。因此,科研单位走产研结合、自我发展壮大的路子,虽然是政策鼓励的,但也要体现公平竞争的准则。这就需要由行业协会提供一个协调内部利益的平台,制定一些大家都遵从的行规来限制低于成本的压价倾销,否则价格会严重背离成本,最终使得企业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