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萼鼠尾草种植指南

2012/5/10 14:27:53

拉丁名:Salviafarinacea
  分类:唇形科鼠尾草属
  植物学特性:原产美洲,一年生草本,株高60至90cm,茎直立,多分枝,枝近方形,叶卵圆形至长披针形,对生,有时似轮生,有粗锯齿缘,花顶生,唇形花上唇瓣小,下唇瓣大,花萼矩圆状钟形。用于花坛、盆栽和容器栽培,也可作切花。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
  穴盘育苗
  阶段一:胚根萌发阶段
  从胚根穿破种皮开始,幼根接触到土壤,到长出子叶为第一阶段。温度应保持在18℃至22℃。基质中保持较低的EC值,pH值在5.5至6.5之间。种子萌芽需光,无需覆盖。保持栽培基质轻微湿润但不可过于潮湿。避免阳光直射,播种后应对种子进行遮阴。
  阶段二:子叶出现及生长阶段
  从长出子叶开始,到长出真叶为第二阶段。温度仍保持在18℃至22℃间。适当降低栽培介质的湿度,但仍不可太过于干燥。此阶段根系对高浓度可溶性盐特别敏感,EC值不可高于0.5。子叶展开后可开始喷施肥料,以50ppm的完全平衡氮肥为宜。
  第一、二阶段需14至24天时间。
  阶段三:真叶生长和发育阶段
  从长出真叶开始,到有80%的种苗可以出售为第三阶段。温度降低为14℃至16℃。空气湿度也需逐渐降低,每两次浇水之间可让基质有一个干透的过程,从而形成干湿循环,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此阶段施肥浓度可增至150ppm至200ppm。
  阶段四:炼苗阶段
  此阶段根系已经形成完好,种苗基本上可以出售,并且通过炼苗而变得耐寒,这个阶段持续7天左右。温度、湿度、施肥浓度基本和第三阶段相同。应注意及时移栽上盆。
  第三、四阶段需21天时间。
  栽培管理
  1.移栽上盆萌芽后2至3周,可用4厘米×4厘米口径的花盆进行移植,当3至4周后,转用9至12厘米口径的花盆移植上盆,或将3株幼苗移植到3至5L的容器中。移植两次对植株的品质有利。用作切花的植株间距以25至30cm×25至30cm为宜。
  2.定植苗高15cm时,可定植并可摘心一次。
  3.基质采用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栽培基质为佳。基质中粘土含量为15%,可加入15%左右的树皮、木质纤维、珍珠岩熏每立方米基质中施加1至3千克的完全平衡肥料,2千克的缓释肥(3至6个月)。要求基质中含有铁螯合物和微量营养元素,pH值为5.5至6.5。
  田间栽培时,需排水性良好的壤土,每平方米施用50至80克的缓释肥。
  4.水分应在上盆后浇一次透水,两次浇水间可让基质略干,再浇足水,遵循间干间湿原则,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应注意基质需保持湿润但不要饱和。高温时期忌长期淋雨潮湿,尤其在梅雨季节更需注意。
  5.温度生育适温为14℃至25℃。
  当芽刚刚显露,将温度降低至14℃有利于植株生长。不耐霜冻。
  6.肥料粉萼鼠尾草需肥量中等。
  每周施用200ppm至250ppm的完全平衡氮肥。花前增施磷、钾肥一次。
  植株根系同样对高盐含量的栽培基质敏感。避免集中喷施高浓度的肥料,合理的施肥方式应该是薄肥勤施。
  7.切花当茎干强健及花穗上有30%的小花苞刚开始开放时,即可进行切花生产。切花后应摘除基部的叶片并立即将花穗置于水中。瓶插周期为10至14天,建议冷室储存。
  8.栽培提示喜潮湿、阳光充足且通风透气的栽培环境。避免栽培基质过于干燥,因为干燥会导致叶片黄化。花后及时摘除凋谢的花序,以减少养分的流失,且能继续抽枝,促使花芽产生,持续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