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自养栽植容器技术要点

2012/5/10 22:43:29


  高速公路石质边坡一直是绿化的难点,要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由江西绿色家园科技园有限公司实施的沪瑞高速公路江西段石质边坡绿化修复工程,采用蓄水自养栽植容器技术,用较少的资金,在较短的时段中达到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在业内广受赞誉。
  巧用技术绿化“特殊空间”
  沪瑞高速公路江西段是2002年的竣工项目,当时对挖方段边坡采用硬质防护设计。工程交付使用后,施工企业也实施了一些绿化,如凡有土层的坡体全部补栽苗木,在硬质坡体碎落台土层较浅处种植灌木,土层较深处种植藤本植物,通过藤本植物向坡体攀爬加强绿化效果。
  “经过几年努力,这种见缝插针式绿化虽然使得全段绿化效果有很大改观,但还有许多硬质坡体的碎落台为硬质基础,既没有土壤也没有水分,植被无法生存,成为不能绿化的特殊空间。这样的坡体在江西段内达40多处,坡度基本都在75°以上,坡长达6300千米。绿化施工的困难造成了该段雨水流失和植被缺失严重。”江西绿色家园科技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胡平告诉记者,2009年该公司承接了该路段边坡绿化修复工作。
  据胡平介绍,像这类“特殊空间”,通常采用孔眼较大的钢网和较粗的锚杆进行生态修复。虽然能保证修复效果和边坡的稳定性,但工序较为复杂,造价相对较高。该公司根据全石质边坡的立地条件,结合高速公路边坡特点,将自主发明的“蓄水自养栽植容器技术”加以改进应用,使得昔日不可能生长植被的石质边坡上如今已是郁郁葱葱。
  该技术是将边坡的雨水收集至栽培容器,再根据需要自动提供给植被。“整个过程全部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力量,在石质边坡上创建了新的生态系统,以便植物生长。”胡平介绍说,经改造后的栽培容器包括蓄水层、溢水通气孔、水分传导管、水分传导介质、水分扩散介质、种植层、边坡雨水接纳槽和雨水渗入孔。栽培容器蓄水层容量设计是与所选植物相适应的。设计小了蓄水量不够,出现极端气候时需要频繁补水,造成资源浪费。蓄水量太大则会加大建设成本,并影响景观效果。溢水通气孔用于控制蓄水高度,使蓄水面与种植层分开,为空气进入创造条件。
  植物混种加强绿化效果
  在传统的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受土壤、水分限制,绿化方式通常为向边坡喷播植物种子,所选植物品种较为单一,如百慕大草种混播马尾松、湿地松及其他灌木种子,有时也混播野菊花等花卉种子。“而在此项目中,由于使用了栽培容器,植物选择变得更为丰富。使得将大灌木、小灌木、藤本植物混合种植变为现实。大小灌木可形成前期绿化效果,藤本植物有利于形成后期绿化效果。”胡平说,“种植池设计为上下两层,上层种植大乔木和藤本植物,有桂花、茶花、夹竹桃、迎春、葛藤、爬山虎等,下层种植小灌木,如红叶石楠、龟甲冬青、春鹃,层次感强,景观效果较好。种植层除原土外,还包含机生物肥、长效微量元素肥、防土壤板结介质等。”
  胡平介绍说,该项目施工中只浇过一次定根水,之后再未浇水。“去年7月份该地区连续21天没有降雨,且持续高温,蓄水池内的水仅用了很少一部分。经过测量,当时迎春枝条长度已接近1米,不仅将种植池全覆盖,还延伸至高速路排水沟里。葛藤也在坡面上攀爬了好几米。”
  胡平表示,利用该技术实施的沪瑞高速公路江西段绿化已达到预期效果,后期该公司又陆续实施了10个石质边坡。根据测算,通过这些种植槽每年将截留利用近2000立方米雨水,涵养近500平方米再生土壤,藤本植物生长成型后将覆盖8000多平方米石质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