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果型玫瑰的几种常用的繁殖技术

2012/5/11 10:40:14

观果型玫瑰虽是玫瑰选育而来,但与普通玫瑰在繁殖上还是有很多不同。为了推广这一新型花卉,大量而快速繁殖观果型玫瑰,本文对其繁殖技术作一详细介绍。

1 播种法

自然状态下,该玫瑰种子萌发率比较低,约15%左右。人工处理需在8- 9 月上旬采果,经堆放待果肉软化后搓洗,净除果肉,取出种子采用层积处理。首先将种子浸泡2 d,捞出后与2 倍洁净细河沙用清水浇湿拌匀,装入透水透气的编织袋内,然后在室外挖0.5 m 深的坑,将袋子平铺于坑内,坑面积略大于其袋子的面积,埋好土,并使其略高于地面呈丘形,防止渗水过多。第2 年约4 月,播种前1 周将种子袋挖出。播种前进行细致整地,选择通透性好的沙质壤土,施足有机肥。然后作床,床高30 cm,床宽1 m。种子千粒质量8 g 左右,属小粒种子,可床播,也可垅播,播种量为3.5 kg/667 m2;播种前床面要浇水保湿,播种后覆土2 cm 厚,压实,20 d后苗可出齐,种播出苗率高,接近40%,培育2 a 后就可定植。

2 扦插法

扦插是繁殖成本最低的方法,因此扦插法是观果型玫瑰繁殖研究的重点之一。一般在早春或晚秋观果型玫瑰落叶休眠时,剪取成熟枝条,并带3~4 个芽进行扦插,扦插时需用生根粉蘸枝,要适当遮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后一般30 d 即生根,成活率65%左右。

2.1 扦插前处理

插床应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通透性能佳、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地块。基质应选择通透性好的沙质土壤、珍珠岩、蛭石以及碳化稻壳等。为减少扦插苗发病,插前用高锰酸钾和甲基托布津0.125%~0.2%溶液喷洒土壤进行消毒,再用塑料薄膜覆盖3~4 d。

2.2 插穗的选择和处理

插穗选健壮、充实、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1~2 年生春梢或当年生秋梢。这类枝条生长物质含量高、代谢活力强,不仅易成活,而且成苗品质好。枝条作插穗时,要注意保湿遮荫,以保持枝条活力。开花后花下部的枝条,内含丰富的养分,选用这种枝条成活及发育较好;叶片肥厚发育充实的叶片,因所含养分充足,在扦插时更容易成功。插枝应在切口的两边各削一刀成斧头形。插枝削好后,要蘸生根素、萘乙酸、吲哚丁酸、ABT 生根粉。一般都采用生根素原液或按使用说明配制的药液直接蘸根。插条长约4~5 cm,叶片不宜多留,将其下部的叶片剪去,只留上部2~4 片叶。

2.3 扦插

尽可能做到随剪枝、随处理、随扦插。扦插时千万不要伤及皮部,在整好的插床上,将插穗插入基质内,然后压实,浇1 次透水,使插穗与土壤紧密结合。搭小拱棚保温保湿。扦插时插穗插入沙土1/3~2/5 即可,过深容易造成插枝基部腐烂坏死。扦插密度应以插枝之间相互不挤压、叶片能自然伸展、俯视能看到插枝的基部为好。

2.4 插后管理

观果型玫瑰生根的最佳温度为18~28℃。首先要根据扦插的时期,选择覆盖不同透光率的遮阳网,10~15 d 后可让扦插苗逐渐接受阳光;其次是浇水。扦插后最佳的水分条件是苗床持水量保持在60%~80%,空气相对湿度65%~85%。可通过喷水来调节湿度,但要注意少喷、勤喷,要保持叶面湿度,而不增加基质湿度。

3 嫁接法

嫁接相对成本较高,但对快速繁殖这一优良品种的苗木,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嫁接的观果型玫瑰苗,开花早、产量高、便于管理。观果型玫瑰通常用野蔷薇作砧木,并采用芽接和根接法进行嫁接。芽接可于8- 9 月进行。具体方法是:在砧木茎枝的一侧用芽接刀于皮部做“T”型切口,然后从观果玫玫瑰的当年生发育良好的枝条中央部选取接芽,插入“T”形切口后,用塑料带扎缚,并适当遮荫,这样经过2 周左右即可愈合。

4 扦插嫁接组合法

头年扦插蔷薇、翌年嫁接、到秋后出苗的育苗方法相对本法周期长,且人工费高、浪费原材料。鉴于此,把扦插与嫁接结合起来,即利用蔷薇扦插易生根的特性和芽接繁殖速度快、夏季嫁接成活率高的特点,来嫁接观果型玫瑰。

4.1 建立砧木圃

选用蔷薇2~3 年生的根桩,在秋季10 月进行栽植,株、行距为20 cm×40 cm,加强水肥管理,促使来年枝条生长壮旺、抽条多,便于嫁接。

4. 2 分段嫁接

6- 7 月下旬,待砧木圃内枝条长成,清除砧木株上细弱而短小的枝条后,浇透水,采取观果型玫瑰良种母株上腋芽饱满当年枝条作接穗,在预留蔷薇枝条上用芽接法进行分段嫁接,从蔷薇枝条根部往上,每隔25 cm 或间隔4~5 个蔷薇芽嫁接1 个玫瑰芽,直到砧木枝条半木质化处,打去顶尖。嫁接芽最好紧邻在1 蔷薇芽的下方。视砧木枝条粗细和长度,每枝条所接玫瑰芽的数量不等。

4. 3 建立苗床

床底用砖铺2 层。下层为渗水层,砖与砖之间有一定距离;上层用砖依次排铺在上。为便于扦插,把苗床用20 cm 高的砖墙隔成1 m 宽的窗畦,铺上10~15 cm左右的基质。整好后的苗床基质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再喷透水备用。

4. 4 砧木枝条的剪截与扦插

嫁接7 d 以后的蔷薇枝条剪下,分段剪开,嫁接的玫瑰芽在剪截段的上部,距离顶端1.5 cm。上端留1 芽,下端剪成45°斜面,便于扦插与生根;剪截段下部保留上部2 个复叶、每个复叶留2~4 片小叶,其余叶片去掉,保持湿润不失水。

4.5 扦插后苗床管理

苗床扦插后的管理必须做到认真细致。每天适当喷水,喷水过多,砧木易腐烂变黑逐渐死亡;喷水过少,影响砧木愈合生根。总之要保持砧木枝条叶片鲜绿不失水。正常情况下,15 d 后愈伤率可达95%以上,18 d 左右开始生根,扦插20 d 后适当减少喷水,防止嫩根腐烂。

4. 6 炼苗

移栽扦插后30~35 d 砧木插条便可形成完整的根系,部分嫁接的玫瑰芽也已萌发生长。移栽时,挑出接芽死亡的砧木插条,将接芽成活的插条保留原有复叶,抹去砧木上萌生的蔷薇芽,以集中水分、养分供给嫁接芽需要,可保砧木根系舒展。

4. 7 栽植后的管理

因夏秋温度高,栽植后3~4 d 视墒情再浇水1 次,待地表稍干后及时松土,除草,防止地面裂缝与板结。待嫁接芽长到15~20 cm 左右时解除嫁接绑系物。

5 组织培养

繁殖观果型玫瑰种间果实大小、数量、形状及果实颜色深浅程度等会有差异,同时种子繁殖时个体间易发生果实体积退化或大小不均等。因此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组培繁殖是大规模推广观果型玫瑰中优良品种的有效方法。

5.1 外植体处理

从观果型玫瑰基部剪下芽,置于小烧杯中。材料用洗衣粉清洗,同时用毛笔刷洗一遍,然后在自来水下冲洗2 h 以上。在超净台上,芽用75%酒精快速浸泡处理20~30 s,然后用0.1%HgCl2溶液浸泡10 min,浸后再用无菌水浸洗4 次,每次约1~2min,供接种备用。

5.2 培养条件

培养基采用MS 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激素组合,BA 浓度在0~3 mg/L 之间,NAA 浓度在0~2 mg/L 之间, IBA 浓度在0~2 mg/L 之间,蔗糖3%(生根培养基中为2%),琼脂0.65%,pH 值5.8~6.2。培养温度为23~25℃,光照强度为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10 h/d。

5.3 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开始切口处有明显肿块状,到25~40 d,外植体基本形成愈伤组织,已看不出后来外植体形状。形成的愈伤组织形态、颜色各不尽相同,从颜色上可把愈伤组织分为从白色到黄到绿色都有。不同激素配比,愈伤组织产生情况有明显差异。从愈伤组织生长情况看,MS+BA1 mg/L +NAA0.1 mg/L 组合最为适合愈伤组织的生长。

5.4 愈伤组织继代与分化培养

愈伤组织在新转入MS+BA1 mg/L +NAA0.1 mg/L 培养基后,愈伤组织增殖良好,并且有分化出芽的趋势。此时可把愈伤组织都转入芽诱导培养基。在以上不同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都有不同程度分化,在MS+BA2 mg/L+NAA0.2 mg/L 中芽分化较快较好。

5.5 生根培养

切下3 cm 以上时的芽苗接入不同生根培养基,15~20 d 开始可以看到根的发生,诱导结果表明培养基1/2MS+IBA 1 mg/L+NAA0.1 mg/L 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出根数量与质量最佳。

5.6 瓶苗出瓶

当根长至1.5 cm 长时可考虑出苗,出苗前要先打开瓶盖3~4 d,然后在室温下在放有0.1%布津托溶液中洗尽根部琼脂。

5.7 苗床栽培

栽培基质用新鲜的蛭石,植床后一次浇足水。7 d 后可喷MS 基本营养液和杀菌剂。苗期光照要求在略有遮荫的光线下,需经常浇水,保持基质湿润。小苗移栽时成活率约85%,30 d 后小苗死亡率小于3%。

6 其他方法分株法:分株繁殖多在早春或晚秋进行,方法是将整株观果型玫瑰带土挖出进行分株,每株1~2 个枝条并带一些须根,定植于盆中或露地,当年就能开花。压条法:一般在夏季进行,方法是把枝条从母体上弯下来,在入土枝条中部,把树皮剥掉下部半圈并埋进土壤中,露出枝端,等这个枝条生出不定根并长出新叶以后,再与母体切断。

7 结语

观果型玫瑰繁殖方法很多,繁殖时应根据当地条件以及技术要求,来选用具体的方法。目前在上海地区通过扦插、嫁接、组织培养以及分株法,可以保证观果型玫瑰小苗在上海地区露地栽培较高的成活率。观果型玫瑰繁殖方法为高效繁殖这一新型园林观果绿化灌木奠定了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