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Wedeliatrilobata
科名:菊科
别名:南美蟛蜞菊、地锦花、穿地龙
植物特性:
多年生常绿草本,茎枝可高达60公分以上,茎横卧地面,叶呈蔓性伸长,常被当地被植物栽植。
叶:叶型有分单裂或三裂,叶缘有锯齿,叶对生,厚革质,卵状披针形,两侧有刚毛。
花:头状花黄色,单生于茎顶,舌状花短而宽,仅数片,鲜黄腋生,具长柄,花期极长,几乎全年见花。
果实:瘦果有棱,先端有硬冠毛。
其花有筒状花和假舌状花两种小花,其中筒状花的花瓣中附器结构(肉质刺状物)可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正常授粉;传粉媒介不存在障碍,主要媒介为角马蜂Polistesantennaks、酢浆灰蝶Pseudojijeeriamaha。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差,结实率很低,种子在正常条件下萌发率低。
原产地:
原产中、南美洲,由最初的绿化引进开始,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沿海部分地区。
用途:可做地被植物。
嚴格說起來,雙花蟛蜞菊並不能說是只生長在海邊,不過在許多的海邊地區,非常容易就發現它們,而且是成片成片地生長(圖1),所以稱它們是「砂灘的守護者」,倒也不為過。
雙花蟛蜞菊(Wedeliabiflora(L.)DC.)中名的由來,應該是源自其屬名及種小名。原來本種在分類學上是隸屬於「蟛蜞菊屬」(WedeliaJacq.),而其種小名"biflora"即意謂是有「兩朵花」,故其中名就取為「雙花」。看到蟛蜞菊的「頭狀花序」,再加上中文名稱又是「某某菊」,則說這種植物是屬於菊科(CompositaeGiseke),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了。
雙花蟛蜞菊延長的莖不但有稜還被有粗毛。它的葉片是卵形,呈十字對生排列(圖3),長約有5~14公分,寬約4~8公分,葉邊緣呈鋸齒狀;葉片摸起來雖然是屬於紙質,但由於上下表面都布有平鋪的硬毛,所以感覺還是厚厚的;葉柄頗長,一般是1.2公分長,有時可以長到2.5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