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2/5/11 20:10:18

梅花卷叶病
梅花卷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高温干旱的夏、秋季,梅株叶片两侧向正中折合内卷,整个 植株呈无精打采的萎蔫状态,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脱 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夏季高温少雨、土壤干 旱、空气干燥、光照过强,另一方面梅树本身为细须 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送能力较差,再加上梅树叶质 单薄,而此时梅株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又特大,由于总 体水分处于亏缺状态,导致其叶片发生卷曲,其中尤 以“绿薯梅”品种发生最为严重。
防治技术
①高温干旱季节,加强根 部浇水、叶面喷水和环境洒 水,通过增湿降温为其创造 一个相对凉爽湿润的环境。
②盆栽梅花,特别是浅盆梅桩,尤其‘绿萼梅’品种, 可搭棚遮阴,遮光度控制在30~40%之间,保持其卷叶 不至于因脱水过重而掉落,对梅株多孕花、开好花尤为重要。
③选用杭性强的梅花品种,据本人多年在合肥和 黄山等地的梅园观察,“徽州檀香”这一品种,无论地 栽还是盆栽,均很少发生卷叶病,而摆在相同环境中 的绿等梅类,则植株叶片卷叶严重。建议在比较干燥 的环境中栽培梅花,应选择不易发生卷叶病的梅花品种。
桃红颈天牛
主要为害桃类、梅花类、海棠类、杏、梨、樱花类等 蔷薇科花木。其成虫体长28mm~37mm,黑色发亮; 前胸棕红色或黑色,密布横纹,两侧各有突刺1个,背 面有瘤突4个。老熟幼虫体长42mm~52mm,乳白 色;前胸背板前半部横列黄褐色斑4块。在长江流域 每2~3年发生1代,以不同虫龄的幼虫在被害木枝 干内越冬,通常低龄幼虫在韧皮部,高龄幼虫在木质 部。幼虫翌春开始蛀食活动,7~8月为成虫羽化盛期, 刚羽化的成虫先在蛹室内停留3}5天,再钻出羽化 孔,2~3天后交尾、产卵;卵期1~2周,幼虫孵化后先 在韧皮部皮层下取食,当年冬即以小幼虫在皮层内越 冬,第2年开春恢复蛀食,向木质部边材部分取食,虫 道向下发展,高龄幼虫在木质部形成不规则的迁回蛀 道,树干基部堆集有大量的红褐色虫粪,并在其中度 过第2个冬天;第3年4~6月,老熟幼虫在虫道末端 粘结虫粪、木屑筑成蛹室,6~7月开始陆续羽化。
防治技术
①捕杀成虫。其成虫有中午在树干和树冠上栖息 的习性,可实施人工捕杀。
②清除小构树。小构树是其成虫交尾期间补充营 养的主要来源,可将桃、梅、樱等花灌木周围的小构树 及早清除,以免招引其成虫前来产卵。
③毒签熏杀。在天牛幼虫为害期间,可于排粪孔 处插入毒签,能有效杀死幼虫;也可用药棉沾敌杀死 等农药,堵塞排粪孔杀灭幼虫。
④树干涂白。在成虫产卵前期,进行树干及主枝 涂刷白涂剂或石灰水,可防止其产卵。
⑤喷洒农药。在天牛成虫期,于桃、梅、樱等花灌 木主干基部喷施“绿色威雷”等农药,可起到杀死成虫 和忌避的作用。
日本龟蜡蚧
主要为害蜡梅、含笑 类、山茶类、茶梅、杜鹃类、 桅子花类、夹竹桃类、海棠 类、石榴类、紫薇类、紫荆、 玉兰类、桂花类、火棘、海桐 等。雌成虫体宽卵圆形,红 褐色,长约4mm,体表覆盖 一层坚实不透明的龟背状 灰白色蜡壳;雄成虫体棕褐 色,长椭圆形,长1.3mm, 蜡壳星芒状;蛹长椭圆形, 紫褐色,长约1 mm。 1年发 生1代,多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越冬代雌成 虫翌年5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上中旬为孵化盛 期;初孵若虫经一定时间爬行后固定于寄主上取食, 固定6个小时后分泌蜡质,约15天后形成星芒状蜡 被;经40天雌若虫蜡被逐渐变成龟甲状,雄若虫蜡被 仍为星芒状。
防治技术
①若虫未形成蜡被之前,用10%的毗虫琳可湿性 粉剂2000倍液喷杀,或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20 00倍液喷杀。
②冬季在树干上喷洒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 灭越冬代受精雌成虫。
③花株上发现少量活虫体,及时用湿布抹去,并 用清水冲淋干净。
④注意修剪,加强通风透光,控制环境湿度,可预 防龟蜡蚧的发生。
白星花金龟子
在长江流域普遍发生, 主要为害梅花、榔榆、海棠 类、木模、桃类、李、无花果、 杏、梨、樱花类等观赏花木。 成虫椭圆形,体长 18mm~24mm,黑紫铜色, 带有绿色或紫色光泽;头方 形,前缘微凹,稍向上翘起; 前胸背板梯形,小盾片三角 形,前胸背板和翅鞘上散布有不规则的条状斑纹,并 有小刻点。幼虫体长24mm~39mm,肛腹片上的刺毛 呈倒“U”形两纵列排列。1年发生1代,以幼虫潜伏于 土壤中越冬,翌年6~7月成虫羽化,常群集为害花果、 树皮等部位。成虫对糖醋液有趋性,卵产于土堆里,幼 虫老熟后在土中化蛹。
防治技术
①利用成虫假死性,将其从树上震落后人工捕 杀。
②利用成虫对糖醋液的趋性,人工诱杀成虫。
③8月后经常搬开搁放于土面的花盆,检查土面 有无其肥硕的幼虫,及早将其杀灭。
④在花木的现蕾期,及时喷药保护花蕾,可用20%的杀灭菊醋乳油3000倍液喷洒花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