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蝉防治方法

2012/5/12 10:03:55

一、危害特点 雌成虫在枝梢上连续刺穴产卵,呈不规则螺旋状排列,使枝梢皮下木质部呈斜线状裂口,造成上部枝梢干枯。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0~48毫米,黑色,有光泽。头的前缘及额顶各有黄褐色斑块。前后翅透明。雄虫有鸣器。雌虫无鸣器,产卵器明显。雌虫产的卵呈长椭圆形,长约22.5毫米,乳白色,有光泽。若虫为黄褐色,具翅芽,能爬行。
  三、生活习性 4~5年发生一代,以卵和若虫分别在被害枝内和土中越冬。雌虫7~8月先刺吸树木汁液,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从羽化到产卵需15~20天。选择嫩梢产卵,产卵时先用腹部产卵器刺破树皮,然后将卵产于木质部内,产卵孔排成一长串,每个卵孔内有卵5~8粒,产卵部位以上枝梢很快枯萎。枯枝内的卵须落到地面潮湿的地方才能孵化。若虫在地面爬10分钟后钻入土中,吸食植物根系养分为生。若虫在地下10~30厘米深较多,最深可达90厘米。
  四、防治方法 (一)剪除枯梢。秋季剪除产卵枯梢,冬季结合修剪,彻底剪净产卵枝,并将其集中烧毁。(二)诱捕成虫。成虫发生期于晚间在树行间点火,摇动树干,成虫会扑火自焚。(三)阻止若虫上树。成虫羽化前在树干绑1条3~4厘米宽的塑料薄膜,拦截出土上树羽化的若虫,傍晚或清晨进行捕捉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