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和天麻的种植技术

2012/5/12 12:20:04

高教授你好;我想了解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天麻的高产栽培技术?

姓名:苑方春 单位:吉林省抚松县 联系电话:13039391277 2008-12-13

专家解答
苑方春同志: 您好,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猪苓是一种多年生菌类药材,呈不规则黑色块状。以地下菌核入药,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3种颜色,生长过程是由白变灰再变黑。黑、灰苓既是商品药材,也可用来无性繁殖。白色猪苓是膨大期的幼苓,无经济价值。  猪苓同其它真菌一样,产生子实体及孢子,孢子形成锁状联合菌丝,以自身分解吸收木质素等营养,菌丝纽结而形成小白苓,白苓停止生长即转为灰色,并逐渐变成黑色与原营养源脱离。这时只有等密环菌侵入后,又开始继续生长。密环菌不侵入当年生长的白苓,只侵染灰苓和黑苓并形成共营关系。   猪苓生产过去一直依靠野生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猪苓的不断研究,终于采用孢子分离法制成纯菌种,进行人工栽培获得成功。经试种,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纯猪苓菌种播种30--40d(天)可长出许多玉米粒大白色幼苓,播种栽培期不受季节限制,生长周期由过去老法栽培的4--5年缩短为2--3年,每平方米2年生产5--10kg,3年生产15--20kg,不仅适宜山区林间种植,亦可在平原、庭院、大棚和室内种植。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1.活树根(桩)栽法:选直径较粗、根部土层深厚的阔叶树,在根部刨开表土,找到1--2根较大根,沿根生长方向挖宽30cm,长1m左右种植坑,露出根部,切断须根及根梢,在距树干20cm处,将刨开的侧根根皮环剥3--5cm,坑底铺上5--10cm厚半腐烂树叶,沿根10cm左右处摆放预培好的菌棒,或者密环菌菌种及适量小树段。将猪苓菌撒播在树叶中,用腐殖土填平并略高于地面,上盖适量树叶或杂草。任其生长2--3年后采收。   2.坑栽:木材打孔栽培或直接撒播,也可以利用棉子壳、玉米芯等代料进行箱栽。直径5cm以上杂木,截段50--60cm,晒至9成干即可打孔,随即将菌种塞满小孔,按间距10cm平行摆放于种植穴内,棒与棒之间填上3cm厚湿树叶,在棒的两端及树叶中间放上适量密环菌菌种或种过天麻的旧菌棒。用腐殖土填平坑穴并高于地面。零星种植按60--80cm挖坑,田园成片种植按宽80cm,长度不限挖条形种植带,种植带之间间隔40cm。   直径5cm以下树枝,可以截成15--20cm小段,或代料可以参照以上方法挖坑进行撒播,但应种植2层为宜。每平方米用优质猪苓菌种和密环菌各1--2瓶(包),用阔叶树木段或旧菌棒、代用料等合计40--50kg。   栽培猪苓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猪苓菌种质量的好坏。优质猪苓菌种,菌丝洁白粗壮,表面有网状菌根,培养基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球形菌核,最初开始白色,10--20d(天)由白变灰,质地致密,有猪苓气味,干后坚硬;菌丝萌发力强,成活率高,地温15℃以上点播3d(天)菌丝定植,15--20d(天)菌丝向土中延伸呈根网状,40--60d(天)开始在树叶及土层中形成白色球形幼苓。假冒或采用常规法组织分离,或多次扩繁而生产的猪苓菌种,菌丝细弱,灰白,无网状菌根,培养基表面没有上述现象的球形菌核,或菌核极小,易老化,菌丝不向土中延伸。菌种质量的好坏与效益有很大关系,各引种栽培户一定要认清菌种的优劣,谨防假冒。 天麻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块茎入药,是载入中国药典的名贵中药,在我国中药市场长期畅销品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用于巨大的中药市场外,近年大量用于制药、保健、食品、饮料、发酵、航天等产业,港、澳、台及东南亚、西欧、北美大量进口中国天麻,吨价20万美元,经精心包装后再高价转销。我国加入WTO后,国际中药市场对天麻的需求会大幅度上升,价格将会连年攀升,据专家预测:我国天麻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栽培面积与产量不会像平菇、香菇、金针菇那样大,那样多,价格自然在长期内不会下降。据国家医药总局公布的数字表明:我国年产天麻约50万公斤,年需求量75万公斤,销售走势力求大于供。现就天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培育优质健壮的菌材   一要选用优质、健壮的密环菌,具有“三高三新”的特征。即:成活率高、发芽率高、产量高;新菌材、新麻种、新方法。   二要选择和制造培养菌材的段木。以青杠、麻栎、栓皮栎、小板栗、锥栎等亮斗科树种为好,直径以6——15公分为宜,直径大于10公分的应劈开,同时用刀斧每4——5寸砍一小口。   三要讲究培养方法。即采用堆培、坑培和半坑培等方法,接种量应适当多些,同时在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浇水和注意通气。培养温度保持在15℃左右,菌材含水量在80%左右,2——4个月便可成熟。   四要选取良好的菌材,优质菌材的特征是:①木质较硬,不易腐烂;②菌丝体生长旺盛,尖端有白色生长点,菌丝分布均匀;③菌材新鲜未腐烂。注意菌素变黑的菌材不能用于栽培。   二、选择麻种与场地   用于栽培的麻种最好是白麻,个体要完整,没有损伤,单个以20——50克为宜。麻米也可以作种,用种少,繁殖快,但收获较晚。用于作种的天麻应贮藏在地下室或凉爽的地方,地温不能高于15℃,否则会萌动。运输时既要止撞伤,又要严防强光暴晒。理想的场地要温暖湿润,不要阴冷干燥,一般是林间空隙荒地,沙质土缓坡地,并要有稀疏荫蔽。也可充分利用室内、地下室、窑洞、庭院、房前屋后、木本与藤本植物隐蔽下等空闲隙地栽培,每分地可挖6穴,每穴可种三层,可产干品17——20公斤。也可利用小穴、短棒、细材,人工创造可适应任何地区的气候、环境等新的种植方法。   三、确定适播期 天麻栽培技术较栽培平菇、金针菇、木耳要难掌握一些,但同栽花菇相比,技术上、工艺上要容易的多,有无专业技术及文化程度高低都能学会。天麻栽培播种后,只是湿度、温度上的管理,劳动强度低。一般民房、防空设施、大棚、空闲地面与厂房都能用于栽培,所需的沙子、树枝、木棒、树叶都是易得到的材料。栽培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盆、箱、筐、床架、地面均可。无性栽培每年11月至5月;有性栽培每年4——6月,全国气候温差较大,但因地制宜均可栽培,男女老少均可上阵。   无性栽1平方米天麻,需投树棒15千克,沙子、锯沫20千克,密环菌2——3瓶,米麻0.3千克,白麻0.75千克,6个月后,每平方米产成品麻和小麻约15千克,价值400元。有性栽培每平方米投蒴果10只,密环菌2——3瓶,萌发菌2瓶,树棒15千克,沙子锯沫(或棉壳、玉米芯)20千克,6个月可收零代米麻价值500元。当年无性、有性繁殖的麻种与菌材可做第二年的栽培种,不再购麻种,仅此可减少80%开支。   天麻以冬播为主,也可春栽。冬播要在气温15℃时播种为佳,过早会影响当年产量,过晚(如10——11月)会影响下年产量。春栽一般在3——4月,气温在10℃左右时就要播种。此时种麻虽未萌动,然而密环菌已缓慢生长,随着气温的回升,天麻与密环菌则很快建立共生关系,进入生长旺季。从种到收150天左右,播种期为9月至来年5月末之间。   四、加强栽培管理   天麻大面积以窖栽、沟栽较好,新区小面积则采取菌床栽培;山高、湿度大和土质粘的地方,宜采用高厢栽培,以提高地温,防止湿度过大;室内栽培则多用木箱播种。具体的栽培管理要做到:1)场地上保持土壤含水量在50%左右,天旱时要及时浇水,温度高于20℃时则应在夜间浇水,防止蒸坏天麻;2)控制湿度:连续阴雨要清沟排渍,扒除淤泥;湿度过大时,要耙松表层土,加大蒸发量;暴露出的菌材,要及时覆土;3)搭棚遮荫,避免高温烂麻;4)防治虫害、鼠害和杂菌,菌材感染少量杂菌时,可通过暴晒去杀菌;受害严重的菌材可剔除;5)禁止在天麻场地上放牧,避免家畜、野兽践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