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桔潜叶蛾防治

2012/5/12 13:36:03

年桔潜叶蛾又名鬼画符,是柑橘类果树新梢上最主要的害虫,也是柑橘类果树最常见的一种重要害虫,幼虫在枝条嫩叶表皮下潜食叶肉,造成银灰色迂回曲折的许多隧道,使叶片卷缩或变硬,容易脱落,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


  一、发生规律


  潜叶蛾的发生多从6月初的夏梢抽发开始危害,一直延续到10月上旬的秋梢老熟,又以8~9月危害最盛。该虫在广东地区年可发生12代以上,世代重叠,多以蛹在秋冬梢叶缘卷折内越冬。幼虫孵化后蛀入叶片或嫩梢表皮蛀食危害,形成白色弯曲虫道。潜叶蛾发生的盛期危害往往严重;苗木和幼树由于抽梢多而不整齐,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危害,受害也较严重。影响潜叶蛾大量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天敌因素和食物因素。潜叶蛾发生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80%左右。幼虫危害嫩叶、嫩枝后,使叶片卷曲硬脆而脱落,新梢生长受阻,影响树势和抽梢结果,幼虫危害的伤口又利于溃疡病和螨类等病虫害的侵入危害。


  二、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

  夏、秋梢期要及时抹芽控梢,摘除过早或过晚抽发不整齐的嫩梢,统一放梢,同时加强肥水管护,促使夏秋梢抽发整齐健壮。柑橘结果树一般不留夏梢,选留秋梢时,避开潜叶蛾产卵高峰期,选留早秋梢或晚秋梢较好,缩短新梢嫩叶期,减少潜叶蛾的食料,降低虫口密度;冬季则结合清园修剪,剪除被害枝叶,扫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口源。


  2、化学防治

  搞好虫情预测预报,做好潜叶蛾田间消长规律的调查,掌握在放梢后幼虫孵化高峰期喷药防治。一般当夏、秋梢芽长至3毫米时或在新芽抽出50%时喷第一次药,以防治成虫为主;在傍晚连续喷药2~3次,每隔6~7天一次,直到新梢木质化。若已潜入叶内的低龄幼虫,一般可于中午喷药效果较好。效果较好的药剂有:25%杀虫双水剂400~600倍、2.5%敌杀死乳剂3000~4000倍、5%抑太保乳油3000倍、24%万灵液剂2000倍、40.7%乐斯本乳油1000倍、5%来福林乳油3000倍、25%灭幼脲悬浮剂1000倍、20%杀灭菊酯8000倍、20%灭扫利乳油2000倍等。在喷药防治时注意不同种类的药剂要轮换施用,以免抗药性的产生。

相关信息
  • 年桔潜叶蛾防治 2012-5-12
  • 地下害虫防治 2013-9-05
  • 防治樟叶虫 2013-7-09
  • 防治大岩桐灰霉病 2013-7-03
  • 欧李缺铁症防治 2012-9-08
  • 雷竹竹广肩小蜂防治 2012-5-13
  • 月柿绵蚧防治 2012-5-13
  • 茶橙瘿螨防治 2012-5-12
  • 防治梨木虱有新招 2012-5-12
  • 立枯病防治 2012-5-12
  • 樟脊冠网蝽防治 2012-5-12
  • 柿树圆斑病防治 2012-5-12
  • 桃梅缩叶病防治 2012-5-12
  • 豹蠹蛾防治 2012-5-12
  • 桅子花缺绿病防治 2012-5-12
  • 病虫防治 2012-5-11
  • 防治细叶榕榕管蓟马 2012-5-09
  • 构树轮斑病防治 2011-3-11
  • 檫树茎腐病防治 2011-1-21
  • 檫树白轮蚧防治 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