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绿化基质小问题隐藏大麻烦

2012/5/15 19:55:29

屋顶绿化最初是以生态环保、美化城市环境而被公众逐步接受的,现在很多绿色建筑也开始将屋顶绿化作为建筑必需属性之一予以实施。但如果屋顶绿化本身变成一个资源消耗大户,其存在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防水荷载、防穿刺等“大问题”已得以解决,而一些包含诸多隐患的“小问题”却被人们忽视,比如基质。国内很多比较成功的屋顶绿化项目,现阶段景观效果良好,但是能保证未来10年、20年依旧如此么?笔者实地考察发现,一些项目在基质选择上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看似不重要的环节往往会导致日后投入高昂的维护费用。如在基质配比上采用高比例的自然原土或是有机质类基质(腐殖质土壤),这种做法就值得商榷。

  以美国奥克兰博物馆屋顶绿化为例,该工程建于二战之后,由于当时对基质研究甚少,建设中采用在基质中大量混合有机质的做法,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由于脱离自然微生态环境,基质中有机质逐步流失,在竣工10年之后基质层大约下降50%,基质劣质化,树木植物根系开始裸露,最后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二次整修。同时期的日本朝仓雕塑博物馆屋顶绿化项目也是如此,博物馆没有对原有屋顶花园基质进行改良,致使现在为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不得不经常施以有机肥,频繁浇灌,为基质层添加土壤以弥补萎缩流失的部分。

  屋顶绿化其实就是与地面隔绝的巨大花盆,其寿命是与土壤健康程度密切相关的。现在大家关注基质主要停留在重量、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很少涉及其长久的稳定性。屋顶绿化的初衷是好的,变成劳民伤财的负担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施工前还是要严格验证所用基质是否符合长期使用的要求,不能只图眼前的美景,不顾及日后返修将投入的高昂的人工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