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兰轶事话龙字

2012/5/16 12:47:33

名兰龙字,浙江嘉兴独多。原因却鲜为人知。

1937年秋天,日本侵略军占领嘉兴一带。第二年深秋,便在沪杭铁路上开行“军客混合列车”。当时,日寇已占领中国大片国土,毕竟人力不足,只得在当地招收中国青年充当铁路警察。为了以示区别,日本铁路工作人员头戴黄军呢帽子,伪路警穿便衣戴黑帽子,而搬运工则戴红帽子。因此,帽子已成为当时日伪铁路工作人员身份的标记。

当时,嘉兴铁路站上有一位红帽子名叫胥扣喜,年轻好动,上班稍有空闲便时常到站台上闲逛。这天,他来到站台,见不远处放着等待外运的一只水果篓于,使走过去拿起运输标签随意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到站:日本京都;收货人;京都园芸(注一):数量:壹件;品名:兰草,发站:中国嘉兴;发货人:太和原(注二)。

胥扣喜心想,兰草运日本倒是件新鲜事。转念又寻思,日本人要运回去的必定是好东西,何不让我也拿点种种。于是便随手取出一丛,中午带着兰草回家吃饭。路经宜公桥闹市地段,见同乡人老花农朱阿三坐在老乐园茶馆头台喝茶卖花,面前地上还放着一担含苞欲放,色彩缤纷的菊花。见到懂花的同乡人,胥扣喜忙把手中的兰草递上去,请求识别品种,鉴别好坏。

阿三老人接过兰草,细眯着眼,屏声静气地仔细观察。首先相根,长根细长打弯,盆栽特征明显;短根嫩白肥胖,根系质量上乘。再看叶片,翠绿光亮,斜出而微环,手感厚实而质糯。阿三老人种了大半辈子的花,却没有种过兰花,但凭感觉也能悟出这定是好品种,值得一种。而且此花现在同乡手中,肯定好商量。此刻又见胥扣喜等得有些不耐烦,便道,兰草送我算了,我刚卖掉三盆菊花,这三元储备券(注三)给你拿去吃老酒。就这样三言两语,兰草便到了朱阿三的手中。

阿三老人毕竟是个种花的行家,拿到兰草后凭借精湛的技艺,耐心细致地养护,草株逐年增多,到第四年春天使开出两朵花葶细长,花朵出架,瓣型阔长,瓣色翠绿,花容丰宽,舌缀倒品字形三个鲜红点的花朵。陈列在客堂里间,阵阵飘香,优雅温馨袭人,连屋外过路人也可闻到。当时有名的养花大户陶菊如因事而至,一眼认出这正是中国之名兰龙字。

我国种植兰花历史悠久,名种众多。早在清代就把春兰中的宋梅,十园,龙字,汪字(一说为万字)誉为四大名种。以后又有人把宋梅,集团,龙字,汪字,万字,小打梅,鹦哥梅,桂园梅作为春兰中的老八种。那时,中国名兰便已走出国门,飘洋过海传到日本,在气候条件适宜兰花生长的本州岛中南部和四国岛一带盛行种植。日本人把宋梅,龙字称作“国兰双璧”。因此无论古今中外,龙字均在名兰之列。

所种相的兰草经认准为龙字后,喜出望外的朱阿三更加细致耐心地精心养护。当年花谢后进行分盆,栽种四盆,三四年后龙字便发展到十多盆。逐渐龙字在朱阿三家园中已是子孙满堂,不计其数了。当时正值战乱年间,养花处于低谷,阿三老人家中的龙字又特别多,所以在他的心目中便也不显得十分珍用,加上性格开朗的阿三老人这时也已年老体弱多病,因此只要谈得投机,送点小礼品,如一条鱼,或两瓶条油,便可从阿三老人手中讨得龙字,而且时常是连盆端,这样龙字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流传到寻常的种花人家。同时养兰人家也在不断增草,并且用送亲朋好友,龙字使很快普及到嘉兴的四城八门和大街小巷,为其他城镇所少有。

近年来,随着养兰热的兴起和我国养兰事业的发展,龙字作为名兰身价百倍,从嘉兴不断传播到整个江南地区,长江南北乃至辽南,川西等全国各地,名扬四海,香飘万里。在嘉兴,龙字更已是遍及每个角落,不断发展繁衍。

然而,说到龙字名兰,人们则不能不提起阿三老人。如今阿三老人仙逝已有十多年了,遗下的半园子兰花仍在。他的儿子朱庭秀也年近花甲,现任嘉兴园林管理处花圃主任,依然种植兰花,不但数量倍增,而且品种也不光是单一的龙字了。满园郁郁葱葱,每到春天馨香四溢。

至于1938年深秋,嘉兴铁路站台那一篓子兰草的来历,时至今日无人知晓。

注一:中国称园艺场,日本称园芸。

注二:侵占嘉兴日军太和原部队。

注三:储备券系日伪汉奸政府发行的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