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木的第一节枝(即主干上的侧枝)长到所需要的粗度时,进行强度剪截;同时选留角度、位置适合的第二节枝(或芽),待第二节技蓄养到所需要的粗度时,又加剪裁,以下第三节、第四节……都按此法进行。一般每一节枝上留两个左右的小技(或芽)一长一短,经多年修剪后,枝干的比例匀称,曲折有力,其枝托“上翘如鹿角,下垂如鸡爪”,古拙入画,有跃枝、飘枝、摊枝之分,每一枝托的第二、三、四层的枝爪,要求逐渐减细,分布均匀。枝托(相当于北派的枝盘、云片、枝片)是岭南派造型的基本技法,但塑造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更能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作品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春夏秋冬,四季可赏:春季抽芽,新绿点染;夏季浓郁,翠盖重叠;秋季霜降,黄叶自俏;冬季天寒,角爪生辉。有时为了观赏枝托的角爪美,故意摘去叶片,称为“脱衣换锦”,这是其他盆景流派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岭南盆景有三个典型流派:
一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种风格,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种风格,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
三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种风格,首创“蓄技截干”法,塑造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
将以上三种风格的表现手法集中起来,融为一体而成为完整、独特的岭南派,这就造就了岭南盆景的千姿百态。诸如秀茂雄奇的大树型、扶疏挺拔的高耸型、野趣横生的天然型、干矮叶密的叠翠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