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锈病

2012/5/28 9:48:15

【症状】该病可浸染玫瑰的芽、叶片花托、嫩枝等部位,春季感病的芽呈淡黄色,芽肿大,病芽陆续枯死。秋季腋芽感病后,少数能长出叶片,冬后枯死。感病叶片正面为浅黄色不规则病斑,叶背为黑色泡子堆,叶片提早脱落。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玫瑰多孢锈(Phragmidliumrose-rugosae)。病菌以菌丝在芽内越冬,而且是来年的主要浸染源。本菌为单主寄生。不同玫瑰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保加利亚红玫瑰、白玫瑰和前苏联香水玫瑰较抗病。发病适温为24-26℃,降雨多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烧毁枯枝败叶,以减少浸染源。②一般在6月下旬和8月中旬发病盛期前喷药,每隔8-10天喷1次,连续2~3次。药剂有75%百菌清800倍液,50%代森铵800~10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

相关信息
  • 玫瑰锈病 2012-5-28
  • 锈病 2012-5-12
  • 玫瑰 2012-5-09
  • 刺玫瑰 玫瑰 山刺玫 2012-5-09
  • 萱草锈病 2012-5-13
  • 驳骨草锈病 2012-5-12
  • 五针松疱锈病 2015-7-21
  • 贴梗海棠锈病 2015-10-29
  • 桧柏锈病 2017-8-22
  • 毛白杨锈病 2017-8-22
  • 贴梗海棠锈病 2017-8-22
  • 锈病有黑锈病、 白锈病、 褐锈病等 2024-4-23
  • 商水玫瑰 2013-7-08
  • 玫瑰故事 2012-5-18
  • 食用玫瑰 2012-5-10
  • 玫瑰种植 2012-4-30
  • “干玫瑰”变身“养生玫瑰” 2012-5-18
  • 中天玫瑰与其它玫瑰的区别 2012-5-16
  • 玫瑰新品种——丰花玫瑰 2012-5-09
  • 中国传统玫瑰代表—平阴玫瑰 201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