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种子播种育苗技术和白皮松苗的管理要点

2012/6/24 8:48:51

白皮松为中国特产的珍贵树种,其树形优美,对SO2等有害气体及烟尘有较强抗性,因而在园林建设中备受青睐,应用广泛,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但在建设中,必须依据绿地的性质、面积大小、地形特点、种植设计的形式、其它乔灌草的布置等确定合理的种植类型,并且种植类型与水体、山石、建筑、园路、广场、园林小品等应形成不同的艺术组合,以求获得最佳的园林艺术效果。

白皮松单株价值较大,在栽植时应加倍珍惜,认真细致地做好栽植时各环节的工作,以利于苗木顺利成活;在成活后,仍需精心呵护,坚持全面管理,保证其健康地生长发育,从而充分呈现其形态之美。

白皮松种子的播种育苗技术:
一、种子采集10月份,白皮松球果由绿色变成淡黄褐色,应立即采收,迟了球果果鳞开裂,种子易散落。采集球果,晒干,果鳞开裂,用木棍敲打,种子就可脱出,晒干收藏。种子倒卵圆形,黑褐色,长约1厘米,宽0.7厘米,每公斤约6000 粒。

二、种子催芽处理白皮松种子发芽势弱,故播种前必须进行催芽处理,才能出苗整齐。其方法有二:①混沙露天埋藏处理:在冬季上冻前,将种子拌上3倍的湿沙,放置于阴凉处贮藏,其上覆盖草苫,防止干燥。翌年春天,气温上升时,取出倾倒在背风的向阳处,经常上下翻动,利用自然的气温进行催芽。当有40%的种壳裂开时,即可播种。②温水催芽法:春季播种前10天至15天,用30℃至40℃的温水浸种24小时后,混湿沙2倍至3倍,置于背风向阳处,堆置高度为20厘米左右,上盖湿麻袋,每日翻动一次,并保持一定湿度,当少部分种壳裂开即可播种。

三、播种选择地势较高、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为育苗地。一般均匀春播,土壤开冻后,整平地面,作成播种畦。播种前土壤灌足底水,待土壤表面稍干用铁耙搂平,开沟播种,行距15厘米至20厘米,播幅3厘米至5厘米。播后覆土,厚1厘米至2厘米。为促使早出苗和出苗整齐,播种后可施用土面增温剂或覆盖塑料薄膜,以增加地温和保持湿度。播种量每10平方米约为0.25 公斤。

四、苗期管理播种前灌底水至幼苗出土前一般不灌水,如大风旱天,可喷雾浇洒。苗木出土时应注意防鸟害。幼苗宜适当密生,间苗不宜太早,以6月至7月间生长旺盛期为适宜。间苗后需浇水一次,并结合追肥,每亩可用磷酸二铵10斤至15斤。白皮松幼苗生长较慢,故苗期应及时清除杂草。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雨后和灌水后应及时松土中耕,其深度逐次先浅渐深。白皮松幼苗主要病虫害有:松苗立枯病、黑霉病以及松大蚜等。幼苗出齐后一周开始,每隔10天喷一次等量式250倍的波尔多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喷施,可达到灭菌保苗的作用。对于松大蚜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 倍液喷洒。

五、幼苗越冬防寒及移栽当年生苗在北方寒冷地区应予覆土防寒越冬,方法是在结冻前灌一次透水,隔几天表土已干燥,用碎细的表土盖苗,使苗木歪倒一边埋上土,埋土厚度超过苗梢3厘米至5厘米。为了促使白皮松苗木根系发育,提高苗木的质量,要及时进行分床培育。二年生小苗在移植时可以裸根移栽,株距要求15厘米至20厘米,三年生的幼苗移栽,就必须带土球或带宿土,栽后灌水,确保成活。

养护管理

一、中耕除草为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减少病虫源,保证绿地清洁美观,每年应松土除草两三次。对树林下的草则应因地制宜,有的可不必去除。在夏季,中耕可结合除草进行。

二、合理施肥为增强树势,提高其抗性和观赏性,必须每年在生长期追肥一两次。追肥可结合降水进行,否则应在追肥后及时灌水,提高肥效。

三、水分控制在生长季节,主要以抗旱灌水为主;同时,由于白皮松不耐水湿,故在强度降雨或持续降雨后,应注意地势低洼处积水的及时处理。

四、整形修剪白皮松为不宜修剪整形类,故多采用自然式整形修剪,即按照其自然生长特性,仅对树冠的形状作辅助性的调整和促进,对冠内的过密枝、下垂枝、受伤枝、枯腐枝、衰弱枝进行修剪,从而保证树体通风透光状况良好。

五、病虫防治白皮松为抗性类树种,一般很少有病害虫情发生,但应加强土肥管理,并辅以合理地修剪,以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六、其他方面防止人、畜、机械、车辆对树体的损伤,对车辆撞斜的苗木应及时支撑扶正;喷水除尘;大雪后及时扶正雪压枝条,振落积雪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防止雪害;大风大雨后对歪斜的苗木及时扶正,并于苗干基部适量培土,对风折枝条应及时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