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篇:如何放置石头

2012/8/31 13:22:34

置石所用的山石材料较少,结构比较简单,对施工技术也没有专门的要求,因此容易掌握。置石的布置特点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量少质高,篇幅不大。但要求目的明确,布
局严谨,手法简练。
依布置形式不同,置石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特置
特置是指将体量较大、形态奇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峰石单独布置成景的一种置石方式,亦称单点、孤置山石。如杭州的绝云峰、苏州留园的三峰(冠云峰、瑞云峰、蚰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北京颐和园的青芝蚰、广州海幢公园的猛虎回头、广州海珠花园的飞鹏展翅、苏州狮子林的嬉狮石等都是特置山石名品。
1.用途
特置山石常用作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或置于廓间、亭侧、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之处。特置山石也可以和壁山、花台、岛屿、驳岸等结合布置,现代园林中的特置多结合花台、水池或草坪、花架来布置。园林中的特置山石常雕刻题咏和命名,其意境无穷。
2.布置要点
特置山石布置的关键在于相石立意,山石体量与环境应协调。通过前置框景、背景衬托,以及利用植物弥补山石的缺陷等手法表现山石的艺术特征。
3.结构与施工
特置山石的安置可采用整形的基座,也可以坐落在自然的山石上面。这种自然的基座称为磐。特置山石在工程结构方面要求稳定和耐久,其关键是掌握山石的重心线以保持山石的平衡。传统做法是用石榫头定位。石榫头必须在重心线上,其直径宜大不宜小,榫肩宽3cm左右,榫头长度根据山石体量大小而定,一般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几厘米。基磐上榫眼的直径应大于榫头的直径0.5~1cm,榫眼的深度较榫头的长度深1~2cm,这样可以保证榫肩与基磐接触可靠稳固。吊装山石前需在榫眼中浇入少量素水泥浆等黏合材料,待石榫头插入时,黏合材料便可自然充满空隙。在养护期间,应支撑保护,加强管理,禁止游人靠近,以免发生危险。在没有合适的自然基座的情况下,亦可采用混凝土基础方法加固峰石,方法是:先在挖好的基础坑内浇筑一定体量的块石混凝土基础,并预留出榫眼,待基础完全干透后,再将峰石吊装,并用粗合材料粘全。养护稳定后,在混凝土上拼接与峰石纹理相同的山石,形成自
然基座。
特置山石还可以结合台景布置。台景也是一种传统的布置手法,其做法为:用石料或其他建筑材料做成整形的台,内盛土壤,底部有排水设施,然后在台上布置山石和植物,仿作大盆景布置。北京故宫御花园络雪轩前面用琉璃贴面为基座,以植物和山石组合而成的台景,据说台内原种太平花,建筑因此而命名。
如果用于园门、园桥等中轴线两侧作对称布置可以成对置,是特置的另一种形式。这种置石方法在北京古典园林中用得较多。
在材料困难的地方,也可用几块山石拼成特置峰石,但要注意掌握平衡,理之无失。

二、群置
群置是指运用数块山石互相搭配点置,组成一个群体,亦称聚点。这类置石的材料要可低于特置,但要组合有致。有时可将山石成列状组合,沿墙壁造景,极似山水盆景,称
列置。
群置常用于廊间、粉墙前、路旁、山坡上、小岛上、水池中或与其他景物结合造景。苏州藕园二门两侧,几块山石和松枝结合护卫园门,共同组成诱人入游的门景。群置的关手法在于一个“活”字,这与我国国画石中所谓“攒三聚五”、“大间小、小间大”等方法仿。布置时要主从有别,宾主分明,搭配适宜,根据“三不等”原则(即石之大小不等,之高低不等,石之间距不等)进行配置。群置山石还常与植物相结合,一配置得体,则树、石掩映,妙趣横生,景观之美,足入画。
三、散置
散置是仿照山野岩石自然分布之状而施行点置的一种手法,也称“散点”。散置并非散乱随意点摆,而是断续相连的群体。散置山石时,要有疏有密,远近结合,彼此呼应,切不可众石纷杂,零乱无章。
散置的运用范围甚广,在土山的山麓、山坡、山头,在池畔水际,在溪涧河流中,在林下,在花径,在路旁均可以散点山石而得到意趣。北京北海琼华岛南山西路山坡上有用房山石作的散置,处理得比较成功,不仅起到了护坡作用,同时也增添了山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