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纵坑切梢小蠹的特征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2012/8/31 16:07:09

鞘翅目,小蠹科。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区。北京十三陵等风景区常有发生,主要为害树势衰弱或新移栽的油松、黑松等树木的枝、干和嫩梢。
成虫体长4毫来左右,栗褐色,有光泽,鞘翅上有刻点,略排列成行,末端第二沟间部光滑并有些下凹。卵淡白色,椭圆形。幼虫老幼虫体长3毫米左右,乳白色,稍弯曲,无足,体粗多皱纹。蛹乳白色,长3毫米左右。北京一年1代,以成虫在被害树干的皮层里等处过冬。
次年春成虫外出,潜入松梢内为害,潜入孔圆形,周围堆积一圈松脂。被害梢枯黄,易风折。4、5月间成虫潜入衰弱树木枝、干较厚的皮层,雌虫先侵入,雄虫跟着侵入,在皮下作单行纵坑道,交尾产卵。每雌虫产卵40~50粒,卵期9~11天。5月下旬幼虫孵化,孵化后的幼虫向两侧为害。6月间幼虫在子坑道末端化蛹。
6、7月间新成虫出现,并蛀入新梢补充营养。9月间成虫多进入树干的皮层为害并过冬。以在树干达2个多虫态很不整齐。天敌有啄木、步行虫、寄生蜂等。
检查方法:为害期主要查枝、干上的蛀入孔(周围有松脂)成羽化孔,以及风吹落嫩枝现象。
防治方法如下:
加强树木浇水、施肥、松土、古松复壮等养护管理措施,增强树势,预防或减少害虫侵入。
及时剪伐虫害严重的新枯死枝或树处理,消灭虫源,防止蔓延。
于早春或晚秋在受害树附近放置刚开始衰弱的松枝、松木,引诱成虫潜入,然后处理,消灭里面的虫子。注意保护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