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组合塑造自然式景观,野花组合效果图

2012/8/4 9:05:10

 在近几年的城市绿化中,利用草坪(地)缀花、草花混播、野花组合等各种组合来塑造纯朴自然的景观,极大地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随着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园林的理念渐入人心,利用花卉组合塑造自然式景观已逐渐发展成一种新时期的园林绿化造景方式。
    研究现状及进展
    野花组合极大程度上迎合了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的发展趋势。1998年上海、深圳、广东、昆明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开始在小范围内应用野花组合。2008年前后,北京的一些郊野公园和居住小区以及四川省成都市的街头绿地、江苏省的高速公路等地相继出现了景观花卉组合应用的景观。2010年上海市博露草坪有限公司在上海世博公园中以缀花草坪的形式进行了样板展示。由于没有前期的研究,最初的应用大多数是直接用国外的草花混播组合,由于中国的气候、土壤、植被类型与国外相差很大,这种“拿来主义”的草花混播组合无法取得与国外相似的多年观赏的景观效果。这种差异使人们认识到“野花组合”绝对不是几种花卉种子混合播种那么简单。经过十余年的积累,目前国内在野花组合方面取得的成果如下:植物种类关于草种的混播研究表明,混播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种草坪草的优良特性,适应变化较大的环境要求,更快地形成草坪,并能保持草坪质量的稳定性。目前国内关于花卉混播的研究较少,实践证明,组合中使用的花卉种类多少对景观效果的形成和维护有重要作用。
    在选择花卉种类时,每种组合内多年生花卉和一、二年生花卉最好达到10种以上。多年生花卉中效果较好的以菊科为主,占组合种类总数的58%以上,在景观建成中有重要作用,表现优秀的如松果菊、蜀葵、蛇目菊、宿根天人菊、大花金鸡菊、黑心菊、菊花脑等;自播繁衍能力强的一、二年生花卉例如二月兰、花菱草、波斯菊等,在前期景观形成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在纯野花组合中起到基础植物的作用。缀花草坪中作为基础植物的草种要求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粗生粗长、绿期长且低矮,目前我国常用的草种为结缕草,其次还有白三叶、矮生百慕大、狗牙根等。
    搭配原则从生态角度考虑,主要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相近原则;从景观需求上考虑,一是要高度模仿自然的景观;另外在进行种子配方混合时,应达到花色范围最广、开花时期最长的目的。
    组合比例为达到理想的效果,野花组合中一般应包括一年生及多年生的花卉品种10至12个(专类组合如波斯菊专类园除外),草坪缀花花卉种类可适当减少。各种花卉在组合中的比例是野花组合应用技术的核心。组合中每一个品种的具体比例取决于预期景观效果、植物的盖度、植物在景观中的重要值等,具体操作中还要考虑种子的大小以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评价技术不同种类植物的适应性不同,组合后表现出的景观也存在年度内和年度间的差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不同的植物种类、组合景观进行评价,才能为野花组合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自然草甸中的野生花卉种类的重要值、物候期、观赏性状和群落中作用的差异,并对这些数值特征加以总结分析,是建立野花组合评价体系的捷径。南京林业大学芦建国教授等以江苏省京杭高速公路等缀花草地景观为模板,以花色为代表的观赏质量指标,以盖度、物种丰富度为代表的生态质量指标和以植物与生境的和谐性为代表的使用质量指标确立了9种评价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组合,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了一套适合缀花草地综合评价的模型,为缀花草地景观的品质评价和在高速公路中的营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野花组合出现的问题
    第一,景观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搭配问题。生态群落稳定、种群丰富的自然景观的形成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这与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立地见景”的“速成景观”需求形成了矛盾。充分掌握各种花卉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实行合理搭配,是解决前、后期景观衔接、搭配的关键。
    第二,植物的生态入侵问题。对于可能造成生态入侵的一、二年生植物种类,在种子成熟前采取修剪、刈除等管理措施控制种子成熟散落;对于利用根蘖繁殖的宿根花卉或蕨类等植物,利用如水域、石块等斑块或道路等廊道来形成自然分割,控制其形成的景观平面形状、范围,避免造成景观生态危机。
    发展优势及前景展望
    我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有多种观赏性强、花色艳丽、花姿洒脱、有野趣美的野生花卉种类可用于野花组合,如翠雀、桔梗、欧亚旋覆花、山韭等,发展野生花卉组合种植有极为广阔的前景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目前将我国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应用于野花组合城市造景,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野生花卉引种适应性是判断其城市野花草地适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深入研究。
    (2)混合中各类种子萌发的处理技术。主要指一些种类种子萌发前存在休眠性或不易萌发、需要特殊处理,需研究相关的技术措施确保在混播后按时萌发。
    (3)基础研究薄弱,研究滞后于生产。目前国内外对地被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病虫害防治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组合中各种植物不同季节对光、水等资源的利用率、不同配植模式下的组合内植物间光合生理特征、水分、养分的竞争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如何真正实现组合中各种植物的生态平衡、塑造和谐自然生长的景观还是一个难题。
    (4)野花组合生态种植理念宣传推广工作有待深入。我国园林业界对野花组合的认识还很肤浅,园林设计者自身缺乏对野花植物素材的了解,不敢在园林造景中大胆设计使用;管理者缺乏对组合中各类花卉生态习性的掌握,景观建成前后缺乏正确有效的管理。这些均阻碍了野花组合的推广应用。
    (5)加强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均有优秀的本土植物资源尚待开发,如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野生的天蓝苜蓿,景观效果好,绿期长,通过自然落籽自我更新,且具有固氮能力,可改良坪床肥力,是很有开发价值的组合植物。加强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大胆地运用乡土植物,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低维护的自然景观是城市绿化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作者为农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于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从事花卉育种、栽培研究)


野花组合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