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需肥特性

2012/8/31 22:00:48

(一) 葡萄(读音:putao)对环境的要求

 葡萄(读音:putao)是落叶的多年生攀缘植物,喜光,在充分的光照条件下,叶片的光合效率较高、同化能力强、果实的含糖量高、口味好、产量高。

 葡萄(读音:putao)是一种席温果树,耐寒的能力较差。只有气温上升到10℃时才开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8℃以上。其中萌芽期需要的温度较低为10~12℃,花芽分化期要求的温度较高、最适温度为25~30℃,若温度低于14℃将影响葡萄(读音:putao)的正常开花。成熟期的适宜温度为28~32℃,温度低于15℃果实将不能充分成熟。对于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在葡萄(读音:putao)越冬时需注意防止冻害的发生,特别是葡萄(读音:putao)的根系耐寒的能力较差,一般在-10℃左右时有些品种即可受冻,应注意保护。为提高葡萄(读音:putao)的抗冻能力,生产上常用耐寒的品种或野生的山葡萄(读音:putao)作砧木进行嫁接。

 葡萄(读音:putao)是喜干忌湿植物,一般年降雨量在600~800毫米地区最适于发展葡萄(读音:putao)。但我国的主要葡萄(读音:putao)产区,雨季多集中在夏秋之间,此时气温较高,多数果实进入浆果成熟期,容易引起裂果或其它病害,降低葡萄(读音:putao)的产量和品质。而降雨量小,又有水浇条件、土层深厚的地区较适于葡萄(读音:putao)的栽种,如我国的吐鲁番、黄土高原地区等。

  葡萄(读音:putao)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除含盐量较高的盐土外,在各种土壤上都可生长,在半风化的含沙砾较多的粗骨土上也可正常生长。虽然葡萄(读音:putao)的适应性较强,但不同品种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一般欧洲品种在石灰性的土壤上,生长较好,根系发达,果实含糖量高、风味好,在酸性土壤上长势较差;而美洲种和欧美杂交种则较适应酸性土壤,在石灰性土壤上的长势就略差。此外,山坡地由于通风透光,往往较平原地区的葡萄(读音:putao)高产、品质也好。

(二)葡萄(读音:putao)的营养特性

 1.葡萄(读音:putao)的根系特性
2.葡萄(读音:putao)对营养的需求特性
 葡萄(读音:putao)与其它果树相比,对养分的需求既有共同之处,如都需要氮、磷、钾、钙、镁、硼等各种营养元素,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葡萄(读音:putao)具有很好的早期丰产性能,一般如土壤较肥沃,在定植的第二年即可开花结果,第三年即可进入丰产期。由于葡萄(读音:putao)为深根性植物,没有主根,主要是大量的侧根,为使葡萄(读音:putao)较好的进入丰产期,促进葡萄(读音:putao)形成较发达的根系是早期施肥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种植前进行深翻施肥改土,提高中深土层中养分的含量是施肥的关键。
 研究表明:每生产100千克果实,葡萄(读音:putao)树约需要从土壤中吸收0.3~0.6千克的氮素、0.1~0.3千克的五氧化二磷、0.3~0.65千克的钾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