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届:鸢尾科、唐菖蒲属。
形态:多年生草本,株高90~150cm,球茎扁圆形,具褐色膜质外皮。叶剑形,革质,宽7-~8cm,长30~40cm,7~8片嵌叠状互抱排列。花葶自叶丛中抽出,穗状花序顶生,开花时多偏于一侧,每穗着花10~20朵,由下向上渐次开放,每花基部有两叶状苞片,花冠筒状,左右对称,花被片6,上3片较大,先端外翻,有的品种呈波状皱折,花径12~16cm,花色丰富,有白、黄、粉、红、青、橙、紫及双色、五彩各色,花期6~9月。蒴果背裂,种子深褐色。
常见栽培种:世界各国园艺品种极为丰富,我国目前也有数百个品种,由于长期的大量杂交,品种混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在园艺栽培中常按花色不同分为白、粉、橙、红、蓝、紫色系,花瓣也有平瓣、波瓣和皱
原产地与习性:原产地中海沿岸及南非好望角。喜温暖,不耐寒,夏季喜凉爽气候,不耐过度 ’‘一炎热,否则花朵质量低劣,生长适温为25℃,球茎在5℃的土温中即可萌芽,新球茎在昼夜温差大 ’‘时,成长迅速,喜温及怕涝,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黏质土不利于球茎的生长及 ::::!球的增殖,土壤pH值以5.5—6.5力宜。
唐菖蒲需在14h以上的光照条件下进行花芽分化’但短日照有利于花芽的生长70~90d花’耄 143照不足,会减少开花数量。开花期因品种及栽植期的早晚而异,从母球栽植到开花需70~90d,基音长出3枚叶片时,开始有花芽抽出,6~8枚叶片时,开始开花,花后母球因养分消耗而萎缩,其基部形成新球和多数小的子球。生长期约4.5~5个月,休眠期约7个月左右。
繁殖:以分球繁殖为主,杂交育种时采用播种繁殖。
(1)分球繁殖两个较大的球茎经栽植开花以后,在其基部又能长出1~2个新球,新球的周围还能生长出许多小的子球,秋季挖起,弃去干瘪的母球,晾干贮藏,以备明年栽植。较大的新球翌年栽植后,当年仍继续开花,较小的子球需在苗床上继续培养2~3年才能开花。子球在苗床上可以用宽行排种,也可直接撒播,覆土深度约为球茎的2倍。其他管理方法与大球相同。
唐菖蒲亦可用切球法加速繁殖。根据球茎的大小和芽的多少,纵切成若干块,每块必须具有一个以上的芽眼和一部分根,切口处涂抹草木灰防腐,经切割后球茎可继续培养成为新球。
(2)播种繁殖经人工杂交后一个多月种子即可成熟,采收后即时播种,时间多在秋季,冬季移入温室或移床,次年春定植干露地,定植后老叶枯黄,进入休眠不再重发新叶,当年可部分见花。
栽培:唐菖蒲为春植球根花卉,从植球到开花约70—90d,故也可根据收花时间的要求,分批栽种,但6月栽种,花期适是盛暑,开花不良。栽植前苗床宜深翻20~25cm,每平方米施基肥20斤,并混施适量骨粉或过磷酸钙。植球株距15~20cm,行距20~30cm,覆土深度约lOcm,太浅易倒伏。母球栽植后40~60d为叶生长时期,要有充分的水分,灌水时湿润深度要达15cm以上,灌水后及时除草松土。生长期叶片有3、4张及6、7张时各追肥一次,注意追肥时氮肥不宜过多,适当增加磷 ,肥,促进花葶粗壮,控制茎叶徒长。
如促成在早春开花,可于9月下旬将球茎栽种在温室的种植床内,室内温度侣~25℃,湿度60%~80%,光照9—lOh,次年2~3月可以开花。如以切花为目的,宜在花序基部1~2朵花初绽时采收,剪取切花时应注意由叶鞘向下斜剪,剪后每株应保留4片以上的叶片,以保证地下球茎发育充实,不影响第二年开花。如以收球为目的,可在花蕾现色时,摘去花蕾,留下花茎,以免因开花而消耗养分,不利于球茎的生长。 花后约70d左右,视叶片上端约1/3枯黄时即可起球,起球后剪去叶片,晾晒球茎数小时,待外皮干燥后即可转入室内,将新球子球按大小分级,装入纸袋、浅筐或干堆于架上,贮藏于冷凉、
干燥、通风之处,定期检查翻动,以防发热霉烂。
用途:唐莒蒲种类繁多,花色艳丽丰富,花期长,富有装饰性,是应用最广泛的切花之一,是花卉装饰的重要材料,也常用于花坛、花境的栽培布置。唐菖蒲还是氟化氢的指示物,很适合工厂绿化作环境监测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