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哺鸡竹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别名:雅竹(江苏、山东),凤竹(河南),乌桩头(浙江杭州、嘉兴),墙竹(江苏常熟),榉竹(江苏宜兴),麻哺鸡竹、鸡笋、王莽竹(浙江萧山)。乌哺鸡竹为禾本科刚竹属。分布在我国浙江、江苏、福建、河南、山东等地。河南也有少量引入栽培。1907年由浙江余杭塘栖引入美国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美国。
乌哺鸡竹秆高6~12m,径可达8~10cm,新秆绿色,节下具白粉,节间具颇明显的纵脊条纹。箨鞘密被稠密的烟色云斑点;无箨耳及鞘口遂毛;箨舌短而中部拱起,两侧显著下延,箨叶细长,前半部强烈皱折。竹叶较长大而呈簇叶状下垂,外观醒目。笋期4月中下旬。笋味鲜美,为较优良的笋用竹种,竹秆壁薄而脆,可编制篮、筐等。
花哺鸡竹别名花壳竹,新秆深绿色无白粉。箨鞘淡红褐色或褐黄色,具较密的褐斑,先端截平。无箨耳及鞘口繸毛。箨舌宽短,密生知纤毛。箨叶强烈皱褶,两边紫红,向里变橘黄色。叶耳绿色,有密集的绿色繸毛。花哺鸡竹箨片与红哺鸡竹极为相似。笋肉黄白色,质脆味稍甜,含水分中等,笋味好。4月中旬为收获初期,4月下旬为收获盛期,5月上旬为收获末期。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