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栽培技术

2012/9/7 11:48:19

皇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的干燥块根,又名童参、孩儿参。具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能。主产江苏,福建、安徽、浙江、山东有栽培。
(一)形态特点标志
积年生草本,株高10厘米~20厘米。块根大多数,肉质、纺锤形,外皮蜜色,疏生须根。茎陡立,近方形,节略体积增大,节间有两行短柔毛。叶对生,近无柄,下部叶匙形或倒叶片形状,上部叶卵状叶片形状至长卵形,长约7厘米,宽约1厘米;茎顶有4片大形叶状总苞。花腋生,二型:茎下部靠近地面的闭锁花小形,紫色,萼片4,合拢、无花瓣,雄蕊一般2;茎顶部着生平常的花1~3朵,形大,白的颜色,等片5,花瓣5,倒卵形,雄蕊10,花柱3,子房上位。裂开果近球形,熟目前垂,出现裂缝。胚珠7~8,扁球形,紫褐色,表遮挡面部的东西疣点。花信4~五月,果期5~六月。
(二)成长习惯
皇太子参多半野生于阴湿山坡的喷出岩缝子和枯枝落叶层中,喜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令人满意的沙质保肥土壤。相宜于柔和潮湿润泽气候学,在旬均匀10C~20C 的空气温度下蓬茸,忌炎夏高温强光曝晒,当空气温度达 30C以上时,植株成长停滞。六月下旬植株着手干枯萎缩,进入了休眠越夏。皇太子参耐寒性强,在一 17C的空气温度下可安全过冬。喜肥,怕涝,积水后容易烂根。
胚珠不适宜干燥久放,宜随采随播,且务必满意一定的低温条件下能力萌发,所以在天然条件下,春天能力见到实生苗。由种参长出的无性苗亦于春天露苗。露苗后,植株成长渐渐加快,地上部形成分枝,叶片增大。球茎具“茎节扎根”的特别的性质,并随着地上部的成长,体积增大成纺锤状的块根。
皇太子参从春天露苗至夏天倒苗,生长总日数为4个月左右。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挑选肥沃疏松、排水令人满意、含腐殖质浩博的沙质保肥土壤。忌连作,前茬以红苕、菜蔬等为好,破田以向北、向东者为宜。
普通在早秋作物收获后,将土地耕翻,重施圈肥,肥种以农村肥为主,且应充分腐熟。楼细耙匀,作成1.2米~1.5米宽、20厘米高的畦,畦面维持弓背形。
2.蕃息办法 可分为有性蕃息和无性蕃息。有性蕃息因果种难育,当年产量又低,故出产上以无性蕃息为主。
下种时间以十月下旬前为宜,过迟则种参因空气温度减退而着手萌芽,种植时易碰伤芽头,影响翌年露苗。种参应选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伤、无病虫害的块根。种植时,先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13厘米左右深的条沟,而后将种参按株距5厘米~7厘米斜栽沟内,要求芽头朝上,离畦面6厘米,芽头位置在同一水准上,习称“上齐下不齐”。而后按行距(沟距)15厘米再开第二条沟,并将后一沟的土覆在前一条已排好参的沟内,再行排参,依此按序施行。栽完一畦,稍加镇压,并将畦面整成弓背形。每 1000平方米用种量60千克~80千克。
3.农田管理
(1)避免人畜踩踏:栽后当年不露苗,要维持畦面平整,防止人畜蹂躏,否则易导致部分短期积水,使参根糜烂,最后造成缺苗减产。留种地越夏时期更应避免踩踏。
(2)除草、培土:二月每月前十天,幼苗发掘出来的时,成长不迅速,过冬杂草繁生,可用小锄浅锄一次,往后见草就拔。同时接合收拾畦沟,将畦边垮塌的土撒至畦面,或用客土培土,培土厚度以不超过2厘米为宜。五月每月前十天后,植株早已封行,除开拔掉除去大草外,可休止除草。
(3)追肥:皇太子参生长时间短,主要以圈肥为主,尤其是后期,如追肥不合适,多施氮肥可造成茎叶徒长,影响产量。如幼苗软弱无力,可在四月每月前十天每1000平方米施入腐熟的饼肥40千克~50千克,并随即浇水。
(4)排水灌溉:皇太子参怕涝,雨后畦沟务必排水顺畅。在干旱少雨时,应注意浇水,以维持畦面潮湿润泽,利于发根和植株成长。
4.病虫害防治
(1)病毒病:遭到杀害植株叶片皱缩和花叶,植株早枯,块根细而小。应综合防治:注意防治腻虫;选无病株或实生苗留种;倒茬。
(2)叶斑病:多发于春夏多雨季候,为害叶片,严重时植株干枯焦黄而死。普通在发病开始的一段时间用1:1:100的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散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3)切根虫、蛴螬、叩头虫:幼虫咬食块根或根茎,尤以块根体积增大,地上部将要干枯萎缩时为害严重。可配备敌百虫毒饵于黄昏撒到田地里诱杀。
(四)采摘收获与加工
六月下旬,植株干枯萎缩倒苗时,除种子田外,即应起挖,收获当时的需要选晴天,洗净泥巴,置开水中烫2~3分钟,捞出曝晒至半干,搓去须根,并堆起来使之回潮,再晒至全干。此法所得产品习称烫参,也可不经水烫,起挖后,直接晒干,称生晒参。本品以身干、无庸根、体积平均、色微黄者为佳。
(五)留种技术
起参时,选参体肥大健壮、芽头丰满、无病虫害的块根作种参,并置室内阴冷处沙藏,常常维持潮湿润泽,要15~20天翻动一次,并防雨淋,忌在士敏土地上沙藏。直到种植时抽取并再次选拔。
也可认为合适而使用原地保种法,即在起参时,留出局部参畦不挖,并于五月每月前十天,参地内套作大豆或甘薯。待植株倒苗时,将畦沟中的土覆到畦面上,3厘米~5厘米。此时大豆或甘薯叶已布满畦面,既遮阳又可维持一定养分,利于种参越夏。
皇太子参胚珠滋芽有经验较强,但果实成熟后易出现裂缝,胚珠易散落,且胚珠蕃息成长不迅速,产地可利用天然散落的胚珠施行原地育苗。办法是,当参根收获后即施行上肥料、耕翻、整地作畦,栽上羅蔔、青菜等菜蔬,翌年前春胚珠滋芽露苗后,扫除净尽或收获地上作物,井施行间苗,除草等管理,五月每月前十天套作大豆等加以保苗越夏,秋季种植时即可收获作种参用。在种参匮缺时,常可用此法蕃息种参。

相关信息
  • 太子参栽培技术 2012-9-07
  • 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 2012-9-07
  • 太子参高产种植技术 2012-5-10
  • 太子参的种植技术 2012-5-03
  • 关于太子参的种植技术 2012-4-30
  • 宁德太子参遭遇病虫害的警示 2013-6-05
  • 栽培技术 2013-6-30
  • 紫丁香栽培技术 龙柏栽培技术 2014-2-19
  • 魔芋栽培技术 2014-3-26
  • 白芍栽培技术 2014-2-19
  • 滑子菇栽培技术 2014-2-19
  • 水曲柳栽培技术 2014-2-19
  • 野鸦椿栽培技术 2014-2-19
  • 白蜡栽培技术 2014-2-19
  • 茶叶栽培技术 2014-2-19
  • 紫云英栽培技术 2014-2-19
  • 水蜜桃栽培技术 2014-2-19
  • 荷兰豆栽培技术 2014-2-19
  • 马齿苋栽培技术 2014-2-19
  • 乌柏栽培技术 20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