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姜

2012/9/7 13:08:31

火炬姜(Etlingera eLatior)别名瓷玫瑰、菲律宾蜡姜花、姜荷花、菲律宾蜡花。
≥争植物学特性
火炬姜足姜科火炬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茎枝成丛生长,在原产地株高可达5~8米,在我国栽培一般仅2~3米。茎秆被叶鞘所包,叶互生,2行排列,叶片绿色,线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长30~60厘米,光滑,有光泽。花为基生的头状花序,密集的小苞片呈红色或粉红色,下半部分辐射状排列,使整个花序像一朵艳丽的花,又好似熊熊燃烧的火炬,故名火炬姜。在非洲热带雨林,花序在春夏秋三季都能从地下茎抽出,高可达1~2米,直径约为15~20厘米,花盘粗壮。苞片粉红色,肥厚,瓷质或蜡质,有光泽,层层叠嶂;其花上部唇瓣金黄色,十分妖娆艳丽,又似含苞待放的玫瑰,故又名瓷玫瑰。火炬姜常年可看到花朵,盛花期为5~10月。
火炬姜原产地非洲、南美洲墨西哥和亚洲菲律宾、马来西亚。分布在热带地区,性喜高温多湿气候,需要充足的阳光或略阴的生长环境,适合在微酸性且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中生长。生长适温为20~30℃。
≥乡栽培技术
以块根分株繁殖为主,于春夏进行。可于每年春天花期过后进行分株繁殖,每小丛3~5单株,每株茎上保留下部2~4片叶。分株一年一次为好,以利植株成型和地下茎积累养分,供给开花。
选择含水量充足但无涝害且阳光充足或半阴的生态环境;土壤带微酸性,肥力十等以上,以砂质壤土为好。筑畦,宽2米,长度不限,按株距1米挖穴,挖穴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40厘米。以双行列植为好,这样有利于管理和采花。作畦时将适量的农家肥与种植土混合均匀。每穴一小丛(3一5株),埋土深度为20厘米,用遮荫网或树枝适当遮荫,浇足定根水,20天以后可去除遮荫物。
植株成活后,可15天进行一次根外施肥或半年追埋一次农家肥。浇水视植株叶片的生长状态和土壤墒情而定。平时注意疏剪枯黄叶片与老茎,以利通风和采花。瓷玫瑰姜科植物,植株根茎叶均含有辛味,因此病虫害较少。火炬姜栽培2~3年后,若植株丛生太拥挤,要强制进行分株。特别是要使火炬姜花大色艳,植株健壮无病虫害,在加强水肥管理的同时,要进行修剪。
生长1年左右的成型植株可在冬春二季陆续见花,花量丰富,花期集中,每丛5~20支不等。花蕾初开、盛开均可采收,在花梗离地面10~15厘米处剪下花枝,并及时插于水中水养。因瓷玫瑰花瓣为革质,脆而易折皱受损,采收时应尽量减少损伤。在长江流域和非热带地区,火炬姜亦可作大盆栽观赏。要用酸性的腐植土与壤土混合栽种,冬季入室置向阳处保持10℃左右,其他季节可置庭园,宜半阴湿润生态环境,平时适当浇肥水,不宜多。
≥乡观赏与应用
火炬姜花葶粗直,花瓣肥厚、重瓣,呈瓷质或蜡质。花色漂亮,花形优美,花朵宛如一朵火红的莲花;若全部开放时,有碗口大小。该花种植一年后就可开花、采摘,且花期较长。由于它的苞片革质肥厚,保水能力强,不易失水,因而保鲜时间长,在常规下可保持半月之久而不衰,又是一种新颖的高档切花。
热带雨林姜科植物资源丰富而且花色美丽。近些年,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高云江等出版的《中国姜科花卉> -书(2006),介绍了国产20属姜科植物95种开花习性与花瓣花色结构功能性之美,附彩色图170张。其中,如喙花姜(Rhy咒chanthu)、直唇姜(Pom.m已resche以)、舞花姜(Globba)、姜荷花(Curcuma)、大花象乐姜(Roscoea)和姜花(Hed ychium.)等花都是很美丽的。这表明我国热带姜科花卉已在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