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育苗技术

2012/9/7 13:09:56

又名绒花树、夜合树、马缨花、合昏、夜合花、洗手粉,属豆科合欢属。树体高大,树冠开阔,纤叶似羽,昼开夜合,夏季花若红缨,是优美的庭荫树和行道树。
形态特征。落时乔木,高达16米。树冠开展呈伞形。树皮灰褐色,平滑,分枝较低。叶互生,为2回偶数羽状复叶,羽片4~12对,小叶10~30对,镰刀状长圆形,叶背中脉处有毛。头状花序,多数,细长之总柄排成伞房状,腋生或顶生,萼及花瓣均黄绿色;雄蕊多数,花丝如绒缨状,粉红色。荚果扁条形。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态习性。性喜光,耐寒性略差,夏季树皮不耐烈日;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对有害气体及烟尘抗性强。萌芽力中等,不耐修剪。生长迅速,枝条开展,树冠常偏斜,分枝点较低。
分布。原产我国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至珠江流域广大地区。
繁殖技术。主要用播种法繁殖。10~11月果实成熟期采种,翌年3~4月播种。播种前80 0C热水浸种48~72小时,混以1~2倍体积湿沙,堆积催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条播,播后3~5天即可出苗。出苗后根据情况适当间苗和补苗,加强土肥水管理。1年生苗木高可达1.5~2米。
种植技术。移栽宜在春季萌芽前进行,一般采用裸根栽植,甩泥浆或生根剂沾根,栽后浇足水,不需精细管理。移植大树,需透行强修剪,并立支架,适时灌水。
整形修剪。合欢多采用伞形树形,定植后,根据实际情况定于,定干高度一般为2 N2.5米。冬季修剪时选留3个方向适宜、生长健壮、上下错落排列的枝做主枝,并对主干、主枝延长头行短截,以促进分枝,扩大树冠;并注意培养侧枝,以利树冠扩大。当树形形成后,即可停止短剪,每年仅疏除枯死枝、过密枝、病虫枝、交叉枝等,同时汪意回缩更新,维护树形,加强观赏性能。
主要病虫害。病害有于腐病、锈病,虫害主要有天牛、吉丁宴等,应及时加以防治。
园林用途。树姿优美,叶型雅致,盛夏绒花满树,有色有香;宜作庭荫树、行道树,植于林缘、房前、草坪、山坡等地。此9hil合欢抗烟尘、二氧化硫,也可作城市工矿区绿化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