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竹栽养要点

2012/9/8 10:55:22

学名:Bambusa ventricvar. nana
别名:橄榄竹,小佛胜拍肚竹,佛肚竹。 。
科属:禾本科,竹属。为佛肚竹的变种。
常绿灌木状丛生竹,盆栽时植株矮小,高25~50绿色,稍被白粉,老时橙黄色,直径1~2厘米,节间部膨大如弥勒佛的肚皮,分枝的节间亦短缩肿大。叶端渐尖,基部收缩。竹子四时常茂,经风霜而不凋,故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也是刚直自强、坚贞不屈、虚怀若谷、洁身自好的象征,与、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葫芦竹竹间膨大如佛肚,形态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制作树桩盆景的上佳材料,如将竹丛栽长方形或椭圆形浅盆中,配以奇石,缀以青苔,即成上佳盆景。在中置放一盆,可作自勉,又能营造居室雅致而清秀的氛围。
【常见盆栽竹类植物】
(1)佛肚竹(B. ventricosa):又称大佛肚竹。常绿灌木状丛竹,高3~5米,直径约15厘米,深绿色,节间短而膨大。叶条,长20—30厘米。
(2)凤尾竹(B. multiplex cv. Fernleaf):又称米竹,为孝顺的栽培品种。秆密丛生,矮而细。叶小型,长仅2~3厘米。
【繁殖】分株,扦插。以分株中的母株移植法为主。
(1)分株:母株移植在2~3月进行。选择2~3年生生长健壮|母株,以3~5秆连同鞭根挖起,截去过高的茎秆和过多的侧:,然后进行种植。盆栽的分株繁殖常于梅雨季进行,将植株从冲脱出,分成数丛,每丛不少于3~5株,然后分别栽植。
(2)扦插:5~6月进行,选择基部带有腋芽的嫩枝3~5节,滞些叶片,斜埋于土中后浼水保湿,约20天后可生根成活。
【栽养要点l
(1)温度:喜温暖,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2~22℃。不耐寒,咚温度应维持5℃以上,低温会造成竹株枯梢脱叶。
(2)光照:喜光,生长时期应给予充足的阳光。但7~8月光瞳于强烈时宜进行遮荫,强烈的阳光会导致日灼,造成叶片焦齿焦边。
(3)浇水:喜湿润的土壤环境,对水分十分敏感。在盆土干时,竹叶会失水筒卷,虽浇水后可恢复原状,但严重缺水会使叶片焦尖与焦边。生长期间应充分供给水分,保持盆土湿润而过干,记住:不要待盆土干旱后再浇水。也忌盆土湿涝,否则使鞭根腐烂。在新竹生长时应适当控制浇水,以抑制竹秆长高梅雨季的雨后要及时检查,并倒去盆中的积水。夏季由于温高,光照强,消耗的水分多,应注意在盆土干时及时补给水分冬季应节制水分,保持盆土稍湿润的状态。
(4)环境湿度:喜湿润环境,遇天热而晴燥时,应经常向叶及周围环境喷水,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以利于持叶色青翠。
(5)施肥:生长时每月追施1—2次氮磷钾结合的肥料。要免施用过多的氮肥,氮肥多时会使枝叶徒长、茎秆的节间也不膨大,从而影响观赏。入秋后停施氮肥,追施1~2次磷钾肥,利于植株安全越冬。冬季则停止施肥。
(6)修剪:盆竹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萌生新竹。夏天萌芽长的竹子节短而隆起,应予以保留,但需去除长势较快、竹秆直的徒长笋。在新竹长高至10—15厘米时,应隔天自下而上剥l~2张笋壳,可控制茎秆的生长,缩短节间长度。初秋萌发的笋,节间长且很少隆起,应及时掰除,以免浪费养分。盆栽竹忌高忌密,在达到一定高度后要对新竹进行截顶,促使节间大。对于培养多年的植株要进行更新,去除过老的竹秆;网时重叠枝、交叉枝及影响美观的枝条进行短截,以示竹的挺秀。
(7)翻盆:每2年翻盆1次,宜在4~5月进行。喜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砂质壤土,可利于竹鞭的生长;忌碱性土基质可用腐叶土、园土和素砂等材料配制。因竹类植株根浅,1植时盆不宜深,但亦不宜过浅。翻盆后宜给予庇荫的条件,并持盆土湿润,同时经常向枝叶喷水,防止竹叶枯卷。
(8)病虫害防治:有煤污病和介壳虫、蚜虫、竹螟、金钋等病虫危害。